第104章 第104章 公元前596年

伊南在一定程度上能理解巴比伦王子的决定——如果这事情没落在她头上的话。

王国之间作为政治纽带的相互联姻,向来是直接忽略当事人的意愿的。

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够坚持本心,拒不接受这种强加的婚姻?

又有多少人是表面接受,背地里纵情声色,丝毫不考虑婚姻本身需要忠诚?

像巴比伦王子这样跟全世界对着干的,可不多见。

“王子的名字叫什么来着?”伊南一面仔细观察这座夏宫的情况,一边随口询问身边的米底女官。

这些女官中,巴比伦人的语言说得最好,最为能言善道的,名叫多丽。而看起来身体最壮,最能干活的,就是那天夜里曾经抓住伊南胳膊的尼娅。

“王子的名字叫做尼布甲尼撒。”

伊南吓了一跳,转过身来问:“尼布甲尼撒?”

多丽点点头:“虽然王子习惯自称‘撒尔’。”

早先相见,巴比伦王子自报家门,就是报的“撒尔”这个名字。

女官们很好奇,不晓得这位“假冒公主”为什么在听见王子的名字之后这么震惊——当面抬杠的时候她可是神气活现的。

她们当然不会知道,尼布甲尼撒——后世为人熟知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可以说是西方世界最为人所熟知的君主之一。他的事迹在《旧约》中频繁出现:《但以理书》中记载,尼布甲尼撒因为拒绝承认神明的伟力,从而变疯,被从巴比伦王庭赶出。他像牛一样吃草,长出长长的指甲,宛如鸟爪……上帝以此证明,神明才是至高无上的掌权者。

伊南心想:她竟然遇到了这样一位君主,而且在对方登基之前。

随即她又笑了,现在她连自己的温饱都还顾不过来呢,撒尔王子的命运究竟将怎样发展,暂时与她无关。

“各位,我们现在可以说是被困在这座夏宫了。”伊南将所有的女官和米底来的随行人员全部召集到一起,“我们既进不了巴比伦城,也没办法回米底去。”

回应她的,只有深深的叹气。

“如果你们愿意听我的,我应当可以带领大家,度过这一段艰难的时间,重新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然后在巴比伦找点乐子出来……你们,愿意吗?”

女官们相互望望,眼神有点疑虑。一向不怎么说话的尼娅这时突然开口:“我信得过伊南……她,犹地亚人。”

来自锡安的犹地亚人一向以精明的行商而闻名于世。伊南之前自报家门,说她来自犹地亚,倒是让人对她的能力多了几分信任。

多丽也点头道:“我们必须听您的……因为,您是我们的公主。”

她的意思也很明白:即使被撒尔王子拦在了城外,她们依旧是护送公主前来联姻的。万一被人发现了伊南是假冒的,她们还是逃不过惩罚。

于是伊南双手轻轻一合,说:“那么好,我们来看看,我们现在总共有多少财产。”

女官们顿时把随身携带的所有物品,包括银币和随身携带的食物。

伊南挑起一枚银币,仔细端详铸币上的半身像。

多丽赶紧给她解释:“这是您的兄长,米底王国的王,阿斯提阿格斯1。”

伊南点点头表示她记住了。

但无论米底王国的王有多大的影响力,现在他们在巴比伦,这些银币事实上等同于白银,只能按照白银的重量来衡量价值。

伊南掂了掂所有的银币,发现他们总共只有大约四十舍客勒的白银。

多丽郁闷地说:“这些在路上花用了大半,早知道应该省点的……往后咱们可得多省点了。”

谁知伊南说:“不用省。”

“巴比伦王的夏宫附近,有很多陶砖场和烧制陶器的作坊。你们先用这些银币,去买一些陶制的花盆出来。”

女官们都惊讶了:不用拿这钱先去买小麦和面包吗?

伊南扳着手指头继续数:“还有各种陶锅、陶盆,生活用的器皿。你们一起去,看到有什么需要的,就全都买回来,不用考虑剩下的钱够不够。”

女官们全都惊呆了:……这位公主,真这么只顾今天不顾明天的吗?

“对了,你们顺便找一家铁匠铺问问,看看能不能买几把铲子回来,如果买不起,看看能不能先租……”

女官们都扶着下巴:铲子?……要铲子做什么?

伊南看见她们这么一副震惊到了极点的表情,笑着摆了摆手,指指身后夏宫里到处生长的各种奇花异草:“我的朋友们,这些都是钱那!”

女官们终于都明白了,原来伊南要铲子和陶盆,是整理夏宫这些杂乱生长的花草,把它们移栽到陶盆里,然后拿去贩卖,换钱。

这确实是一件女官们也能完成的劳动。甚至女官中有不少人,在米底王宫中就学习过园艺和盆栽。

只是没有人有伊南的头脑,一下就能想到用这个换钱。

“我们真的可以吗?”多丽震惊于伊南的主意,“这……这怎么说都是巴比伦王的夏宫。”

“放心吧,他们短时间内不会来管我们的死活。”伊南闲闲地说。

她料定了王子和国王之间正在“持久战”,双方都各不相让。她们这些女人作为“炮灰”,需要在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里多待一阵。

“只有他们先来管我们的死活,才能发现我们正在利用他们的夏宫盈利。”伊南笑着解释,“到那时,他们就也不好意思指责我们。”

“来吧,我的朋友们。遥远的东方有一句老话叫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有这座夏宫在,不会饿着我们的。”

震惊之余,尼娅带着几个女官先行动起来:“我们先去找找铁匠铺或是邻近的农人,跟他们说说,也许能借到铲子。”

伊南一想:也是,能借为啥要租?

多丽兀自处在震惊之中,但是她又不得不承认:伊南的判断是完全准确的——她们确实需要靠自己支撑一段时间,等待两国交涉出个结果。恐怕只有到那时,才会有人来过问她们的“死活”。

于是,多丽默默地转过身,拿上汇总到她手里的银币,带人出去,寻陶砖场买陶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