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开始的第一天,甭管多困难的人家,都从每日两顿饭,加到了每日三顿饭,稀的改成了干的。
七里村郑屠户家的豚肉又开始畅销起来,虽说村民们认为豚肉的味道始终比不上羊肉,但好歹也是个荤腥油水,吃起来有力气。
老韩家集体进入到秋收状态,豆腐也停了,只豆油还在一刻不停地榨着。
韩璎也参与到割稻子的行列,前两天还充满雄心壮志,第二天晚上洗完漱,躺在新做的棉花被褥里,整个人沾枕头就睡着。
第二天一早,韩璎又体会到了那种长时间不运动,忽然间打了两个小时羽毛球的感觉,除了脑袋,胳膊腿儿都不是自己的了,既僵硬又软绵绵。
钱氏见老闺女这个样子,强行地按着她,没让她再下地收稻子,安排她在家里做饭,照顾家里的小动物们,按时喂食。顺便再翻翻院子里用牛车拉回来的稻子,以免受潮。
这些活计也不轻松,但韩璎做了两个月,各个环节都熟悉了,自己一个人挑大梁也是没问题的,还能顺便把家里人换下来的脏衣服洗了。
她愈发感叹自己真的入乡随俗了,从一个整天只懂得享受的城里小女生,变成了一个家务活样样行的村姑,要不是这具身体比韩璎自己本身的小,她都要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拐了。
“唉,还是得赚钱过好日子啊,谁不爱享受呢?”韩璎坐着自己的小板凳,挑着榨豆油用的豆子。
村里大部分人都选择在地里吃,吃完找个平坦地,靠着扎好的稻草捆休息一阵,要是回家吃饭,地里远的,一来一回耽误不少时间,还休息不上。
老韩家人也一样。
中午韩璎去地里给一家人送完饭,把碗筷洗刷干净,坐在院子里拄着腮帮子思考,在外人看来她就是在发呆。
眼瞅着韩璎要被暖洋洋的日头晒得睡过去了,忽然间起身,大门一锁,招呼隔壁大婶帮忙看着点儿家里的动静,背着小背篓,戴上斗笠,往七里村郑屠户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