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为归化镇总兵官,赵虎为宣府总兵官,其余各营统领也都封了副将,参将,到时候会有专门的传旨太监前去册封。
而赵锐也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宣大总督,并加了个兵部尚书衔,总督大同,归化,山西,太原四镇,活脱脱的封疆大吏,只是宣府并不在其中。
征北将军只是临时性的,现在仗都打完了,自然要拿掉,这就导致赵锐摇身一变,从纯粹的武将又变成了纯粹的文官。
其实文官们也是没有办法,那些鞑子的人头已经查验过了,实在找不到理由再反对崇祯,所以索性将赵锐弄成文官得了。
毕竟赵锐好歹也是个秀才,虽然坏了官场规矩,但凡事都有特例,赵锐的那些战绩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取得的。
今后很难再出现这样的人物,所以影响已经降到了最低,加上崇祯一意孤行,文官们这才妥协。
就连李婉柔都册封了一个诰命,可见崇祯对赵锐恩宠到何种程度。
所以直至退朝,都没有官员跳出来弹劾赵锐在宣府做的那些事,因为这事儿一旦捅出去,对谁都不好,赵锐手中到底还有没有证据,牵扯到他们谁都不敢保证。
这种通敌卖国的事要是被牵扯进入,那是绝对要受万人唾弃,遗臭万年的,所以崇祯选择冷处理,自然不会再多生事。
而且众人也都看出来了,赵锐如今圣眷那不是一般的隆,除非文武百官集体逼宫,否则恐怕很难扳倒,但这样一来,显然是两败俱伤的下场。
正所谓盛极必衰,竟然暂时搬不倒,那就干脆捧好了,自古像赵锐这种手握兵权,又极得圣眷的人,就从来没有好下场,皇上现在还年轻,再过两年自然会明白。
“恭喜赵少保。”
出了大殿后,一众文官都是围着赵锐,恭贺声不断,别提多亲热了,就连首辅温体仁都是客气无比。
唯独刘御使离得老远,面露担忧,当初想钓金龟婿,如今如愿了,心里反而七上八下,不知是福是祸,因为这个金龟婿钓的实在太大了,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赵少保,且留步。”一名小太监匆匆的跑了上来,叫住了赵锐,众人这才识趣的告辞离去。
而赵锐则是跟着小太监前往御书房,那帮文官的狗屁心思他自然清楚,但他可不会傻了吧唧的真做一个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