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从此争分夺秒

重生光影年代 大秦兵 2341 字 9个月前

比如刚才冯导这句话放在东亚三国,只要调整一下用词,语意是可以通用的。

但一个欧洲人或者米国人,在赞扬完别人后加一句我非常惭愧,恐怕会令听者愕然:“好奇怪的话,这是和我在攀比吗?”

苏长青相信冯导说这话没有攀比的意思,只是通过自我贬低来奉承人,这是东方人的客套方式,

冯导自我定位非常明确,从之后的发展就能看出来,虽然他也是能导能演能编剧的多面手,而且都拿出了成绩不错的作品,但从没有参加过欧洲三大电影节,非常理智。

简单说就是对自身能力的判断很客观,不掺和不擅长的事,能做到的人不多。

其实两人的选择都各有成功之处,两年后冯导成为中谊兄弟公司唯一的签约导演,而后凭一己之力撑起了这家公司的门面,最终成功上市,冯导也变现了几个亿。

只能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道路,不好评论高下。

就像苏长青对冯导拍的东西感兴趣,他对苏长青拍的题材也不感冒,二人之间并没有互相羡慕嫉妒恨的必要。

所以相比较张导、姜导,苏长青反而与冯导更容易成朋友。

不过苏长青不太愿意和京圈的人走太近,保持点距离大家都更舒服。

他寒暄了几句就想走,没想到冯导突然问:“胡笳回来了,您知道吧?”

两人之前都是混人艺的,人头都很熟。

胡笳回来后没几天就再次入职人艺,似乎从未离开过,只是去法国换了个发型。

苏长青与胡笳的事当年只在四维和天演有传闻,在人艺二人是关系要好的同学,从未流露过关系不一般。

冯导肯定不知道二人有纠葛,不然他这种八面玲珑的人绝不会当面提起。

苏长青自然也就一副很坦然的样子:“知道,我们在法国见过面。”

冯导开始兜圈子:“《甲方乙方》拍摄的时候,徐帆和刘倍听说您威尼斯又获奖了,高兴得不得了,回忆起当时拍摄《模特队》的时光都十分怀念,还念叨着当时的三大女主缺了胡笳,不然也来片子里客串个角色,那就齐了。”

当年《模特队》是刘倍、胡笳、徐帆主演的,也获得了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水晶球大奖和意大利都灵电影节的特别大奖。

冯导兜圈子肯定还有话说,苏长青呵呵笑:“看来胡笳错过了一个演出机会。”

果然冯导接着道:“胡笳回来了,徐帆她们一直叫着要接风,配音期间都不敢喝酒,现在结束了,咱们找个时间坐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