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像是下起了雨,淅淅沥沥地搅得人心里乱糟糟。黛玉直到凌晨才囫囵着眯了一刻,霁雪进来服侍她起身,见她愁眉不展,神色极差,只当她是因为今天荣寿公主要被送出去,心里难过才会如此,倒也没多话。
只与黛玉道:“早起里两位表姑娘来给娘娘请安,奴婢见娘娘睡着,便没来回话。”
“我近些时候也没心思,他们两个都好?”虽都在杏花村里住着,但她总是往春雨轩去宽解太皇太后,倒好几日没见过探春和惜春了。
霁雪道:“兰陵和兰柳陪着,奴婢瞧着挺好。”
说到探春和惜春,就不可避免地想起另外几位住在同乐院的贵女。
“近些时候没传他们觐见,他们又是官宦世家的贵女,宫里的姑姑多不能真正管束,不知闹腾得如何了。”
霁雪问她可要在这时候传早膳,黛玉点头应了。于是她往外传了话,这才返身来和黛玉说话:“姑娘们一齐住着,难免磕磕绊绊地拌嘴,大多是寻常事。”
说话间两个小太监抬着小炕桌进来,黛玉在条炕上坐了,耳朵极灵敏地捕捉到她的话外之音。
“大多是拌嘴的小事,那必就有大事了。是什么事,说来我听听。别到时这一茬过去了,那头倒闹起来。”
“倒也并不是大事。”霁雪替她摆碗筷,由着小太监解开明黄包袱皮,掀开食盒将早膳一一送到炕桌上。“左不过是庆顺县主和南宫十六的事。一个骄纵一个傲气,同住在正殿,倒很有水火不容的架势。”
说话间膳已经齐了。
皇家规矩多,荣寿公主虽尊贵,但终究是小辈。没有说殁了个公主,得叫帝后等主子跟着茹素的道理。故而膳桌上也只是象征性撤去了几道菜,剩下的瞧着清淡,但也是荤腥鱼肉做底子。黛玉虽不必茹素,但她记挂不舍小公主,这几日都吃得极寡淡。今日也一样,夹了几筷子甜酸的荷藕,用了小半碗文子心米的粥就放下了。
霁雪拣了一筷子胭脂鹅脯送到小碟里,低声劝道:“娘娘多用些罢,就这么几天工夫,又瘦了好些。”
黛玉摇头道:“我用这些就已经足了。”又道:“听奚总管说,近些时候皇上也没心思用膳。他难受得那样,我倒坐在这里受用着?眼下如此,就当是我陪着皇上了。”
她执意如此,霁雪也没法子。只得又拣一些同乐院的趣事来哄她转移些心思,好叫她别一天到晚地悬心。她素有弱症,本就不能多费心思。如今为了皇帝夙兴夜寐地,他们做奴才的见了都担心。若叫皇上知道了,得不舍成什么样子。
“庆顺县主手底下有个叫折菊的丫头,她倒是个活络人。庆顺县主不知轻重开罪了人,她却知道出来帮着描补。可惜了,不过是个丫头,姑娘们没人买她的账。”说到这事霁雪就想笑:“不知她是哪里来的银子,一个宫女,还以庆顺县主的名义放赏。可惜这招在姑娘堆里不管用,都是名门闺秀,谁家里缺那点银子。同是贵女,收了赏赐难道平白让自己矮一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