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张 风花雪月之事

我是贾似道 华夏九洲 1251 字 10个月前

简单点儿来说,窝阔台此刻对大宋所采取的策略也就是温水煮青蛙罢了。

所以蒙古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大宋朝内的渗透,尤其是做为大宋中枢之地的临安城,眼线密布。这些眼线,上到朝堂下至市井,形成一道密不透风的大网,收集着一切对蒙古有利的消息。

在蒙古国内,其实知道这个网络的人不多。而在蒙古国内,负责这道渗透到大宋朝方方面面大网的人,正是如今蒙古国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耶律楚材。

由耶律楚材亲自掌控对大宋的情报渗透和刺探,由此可见,蒙古或者说窝阔台对大宋的警惕之态。

千余年的风云变幻,草原上的部族不是没有进入过中原,甚至还曾经建国称帝。可是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来自塞外的民族能够真正的在那边土地上扎根求存。长则十余年短则数年乃至数月,无论当初多么强大的部族,最终都会被占据了那块富饶之地数千年之久的民族或同化,或被赶回草原,甚至国破族灭。

太多的教训在头前,窝阔台又怎么可能不引以为戒?

正是因为那张大网的存在,以纳兰玉的身份远比蒙古国内的绝大多数人都要了解这一年多时间来,发生在大宋朝的种种。

天灾不断,兵祸连连,甚至口温不花都已经即将要拿下长江北岸最为重要的桥头堡襄阳城,这本来是上天给蒙古的天赐良机,却最终功亏一篑,甚至弄的后院失火,以至于口温不花都第一次罕见的受到了来自窝阔台的申饬。

原因也许有很鸥,可是无论是纳兰玉还是口温不花都很清楚,大宋朝内的天灾也好,襄阳城的兵祸也罢,归根结底都是因为一个人的存在。

命运就是这般神奇。纳兰玉有时候就不禁在想,如果当初在西湖上的那个时候要是知道这个人会最终给蒙古带来如此多的麻烦,她会不会下手更狠一点儿,是不是就不会又如今的尴尬局面出现了?至于众口流传的,眼前之人是大难不死之后陡然开窍之事,纳兰玉则是嗤之以鼻,半点儿都不信的。

可是世间之事,哪来这么多的如果。

看着神色淡然举杯端茶做出送客之态的贾似道,纳兰玉银牙暗咬。美眸滴溜溜一转,心中却是已经有了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