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在国宾馆外的士子纷纷对着贾似道躬身一礼,兴冲冲的散去。不用想也知道,这些个士子们尤其是那些从外地赶来的士子们,心中已经在想着怎么准备后面对贾似道的拜访了。
毕竟贾似道在太子册封大典之后就将离开临安城前往广东赴任,大宋朝最为年轻的封疆大吏很是夺人眼球,可是也正因为贾似道年轻,所以底蕴远远没有史嵩之等人深厚。为官一方,府衙内定然会很是缺可用的人手的,这就是所有人的机会不是?
对身边刘向敬畏的眼神贾似道并没有太过在意,缓步朝着国宾馆内走去。
邀请那些士子们到府上拜会,并不是他临时起意。贾似道很清楚,他如今最缺少的就是人手,尤其是可堪大用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本来他还思量着抽个时间到国子监瞅瞅有没有合适的人选,物色一批跟着他南下,慢慢的打造自己的班底,今天能够在国宾馆碰到如此多的士子,而且那些个士子对他似乎颇有敬畏之心,也可以说是意外之喜了。
围拢在国宾馆外的士子们离开,偌大的街道瞬间变得安静下来。站在国宾馆门外,已经是能够清楚的听到国宾馆内隐约传出的争吵声。
只有争吵却没有痛呼,想来四国使节团之间的斗殴显然已经停歇。
贾似道在门前停顿了片刻,迈步踏入国宾馆。见到有人进来,庭院内的争吵声陡然安静下来。
放眼望去,偌大的国宾馆内处处都是披坚执锐的殿前司兵卒,而在庭院正中央,两帮人正在对峙中,中间,是两列足足数百名殿前司兵卒将庭院分隔成两地。
两方人,其实很容易分辨哪方是蒙古人哪方又是大理、陈朝、日本三国使节团。毕竟,四国使节团都是各有各的特色,而蒙古人光顶、小辫、羊皮袄子等等特色又太过明显,而且人数也是最少是一方。
至于大理和陈朝,都深受中原文化影响,除了身上一些特殊的配饰有所不同外,基本上跟宋人没有多少的区别。至于日本使节团,那是最容易辨识的了。松垮的武士袍和拖在脚上的木屐、腰间的直刀,都是典型的日本特色。
想来,四国使节团之间的斗殴应该就是被殿前司的兵卒强行给隔开的了。
见到贾似道进来,蒙古使节团中的秃雷眼神不由自主的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