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行简可是一直想着扳倒史氏一族,多少年没有登过史府大门了。
如今临安城大事很多,首当其推的当然还是更蒙古人议和收回汴梁和开封两京以及左丞相人选的问题。
本来之前各地的战事才是最主要的,不过如今却是已经不再是问题了。毕竟,襄阳口温不花已经退兵,四川和淮东两地的蒙古大军虽说还没有退兵,可是却也停下了攻势,一直在做着撤兵的准备。
所以,史嵩之料定两人今天联袂而来,定然会是这两件事其中的一件甚至可以说就是为了这两件事而来的。
这两件事,无论是哪一件事,都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可是如今偏偏郑清之和乔行简这两个最不应该联手的人,竟然走到了一块,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两人至少在其中一件事情上达成了共识。
而在史嵩之看来,两人最有可能达成一致的事情,能而且也只能是如今因为余天锡突然离世而再次空出来的左丞相位置了。
跟蒙古人的和谈,最终做决定的还是赵昀,而且该谈什么,哪些可以在议和中谈,口温不花也都已经说的很清楚,大宋朝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准备付出什么样的筹码来换回汴梁和开封两地了。
蒙古人要的筹码不少,如今就等赵昀自己定下一个大宋朝能够接受的底限了。只要赵昀定下来,那剩下的就是等待和谈的具体时间了。
……
悠然居,史府大堂。史嵩之匆匆走进来的时候,郑清之和乔行简两人正相谈甚欢的在品茗。在门外看到两个老东西一脸笑眯眯的模样,史嵩之心中暗骂,两个老匹夫。
“哈哈,今天是什么风?平时两位国公大人,任何一位都是难得登门,今日却是联袂而来,当真是让史府蓬荜生辉、蓬荜生辉啊!”
史嵩之人还没到,声音已经到了。只是这话语中,那一抹讥讽之意却是再明显不过了。
不过郑清之和乔行简两人哪个不是大风大浪经过无数,又怎么可能真的因为史嵩之这一小小的讥讽就真的变脸?更莫说,以史嵩之自负的性子,能让他还没见面就迫不及待的出言讥讽,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两人罕见的联袂而来,史嵩之已经感觉到了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