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那些抱着“文死谏”的文臣们死了一批人之后,剩下的人,就开始“顺势而为”了,这些人里,当以丞相傅宗书为首。因着说的话听起来最顺耳,这位傅丞相一时间成为了她父皇身边儿最信任的臣子。故此他才能以最浅的资历跻身辅政大臣的行列——当然表面上看,是文崝资历最浅,但考虑到他不过是顶替的他祖父的位子,那么这位傅丞相,便就成了真正资历最浅的那一个了。

另外还有一批暂时沉默派,这些人以太傅诸葛神侯为首,算是“韬光养晦”的一派,平时对战事发展并不过多发表意见,但是当然也不会主战,算是用一种沉默消极的态度来抵抗她父皇的“□□”。

虽然她父皇对这些人也十分不满,但是奈何诸葛神侯算是三朝元老,他就算心有不满,也不能直接砍了这位太傅大人,只能变着法儿疏远他,甚至为此愈发把那位傅丞相当成心腹来用。

不过奇怪的是,这位深受她父皇宠信的傅丞相,在发生宫乱这种紧要的关头,却忽然不见了。

说是跟满朝文武都被南王俘虏了,但是怎么就那么凑巧被无情和冷血救了出来呢?

还有今日,他虽然也跟着那几位老臣一道儿下跪请缨,但是总觉得有些违和感——先不说他现在身上还带着伤,就算是完好无损的状态,也不能以丞相之尊跑到北地去打仗吧。

专业不对口不说,就算是可以,已经去了一个护国公了,他这个丞相再去,那弄不好就要一下子折两个辅

政大臣进去了。

特别是这位以前是出了名的圆滑之人,此刻这种明显有些不合时宜的“风骨”又焉知不是一场表演。

出于某种说不清如何而来的别扭感觉,越裳对这位傅丞相也暗自留了些心。然则她面上却不表现出来,还是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这次抗击北荻的大军安排上。

接到了第一封紧急军报之后,越裳当场已经紧急传了一封手谕,命北城附近各个城池的守军增援被北荻大军攻击的城池,但是各城守军有定数,大部分不能随意擅离职守,效果终究有限。

加上这次北荻大军的虚实很难摸清楚,北城失守一事又太过蹊跷,除了严防死守、刺探情报、及时回报之外,也不能再要求他们太多了。

毕竟,二十年来,他们那些人说的是各个城池守备军,可是却连一次正儿八经的战场都没有上过。

有护国公亲自守在北城要塞,北荻人一次都没能踏入中原半步,根本就没有他们的用武之地,这是幸事,但此时却又变成了不幸——就是因为没有经过战争,他们终日懈怠,一遇到彪悍的北荻大军,便溃不成军,直接被人攻破了防线。

午间来的军报说的还只是北城失守,晚间来报的就是已经连失三城……按照这个速度,不用一个月,北荻就要把她们大樾江山尽数收入囊中了。

这种情况之下,就算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只能先可着现有的人勉强硬着头皮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