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官员都表示十分感动,一定努力养好伤,早日回归官场,并且一定在家好好研究政事,多写几个折子上来。
越裳一边儿微笑一边儿感觉额角有点儿抽痛,不过总算是把这群官老爷们都送走了。
他们是愉快地捧着银子回家的——每个人临走时当然都还发了点儿抚恤银子……好歹是经过一场大难,算是一点儿心意。
这些事儿,当然都是交给了文崝去做。
他的官职原本是太子少傅,现在已经没有了太子,原来还兼着一个户部尚书的职位,那至少还可以做一个户部尚书的活儿,这也算是个大管家的职位,钱财这些事儿,原本也该他安排。
此前越裳一张口就是每人一百两银子,本来以为自己给少了,但是转头看见文崝的脸色,就知道自己这又是找事儿了。
她这才后知后觉地想起,这位文少傅当时进献的那本厚厚的、花了她一整个晚上才看完的奏疏里头说的她们大樾皇朝的国库情况——那可真的是太穷了。
因为她的父皇、先帝陛下连年征战,国库基本上已经快见底了,她这里还“打肿脸充胖子”,每人发一百两银子,那可真的是要了文大人的命了。
不过“君无戏言”,她话已经说了出去,总不能再收回了。
而且,说实话,就算是剩下这千八两银子,也没有什么大用,还不如用来安抚一下百官的心情,就算不能“收买人心”,也总不至于适得其反吧。
这些事儿纷纷乱乱,不知不觉就又花了大半天的时间。
登基大典就是接下来要头疼的事儿了。
南王叛乱、百官被俘、先帝薨逝,每件事儿都是倒霉到家的事儿,再加上强敌环伺,内乱未止,只有新帝登基才算是唯一的喜庆大事儿。
原本越裳想的是,这个时候就不要搞这种形式化的东西了,这一场叛乱,不知道要花费多少钱重建。弄那种华而不实的登基大典,简直没有什么用,还浪费钱。
她还没
有忘记前一天晚上熬夜看完了的文大人的奏疏上那些触目惊心的亏空。
作为一个刚刚接手一堆乱摊子的悲惨新皇,她感觉她现在就像是一个背着一身饥荒的乞丐头子——还弄啥登基大典,差不多就得了。
咱们还是讨论一下,这乱七八糟的朝政要怎么收拾吧。
但是,这事儿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反对。
当然也有小部分人支持。
于是,七日之后,在越裳继位之后,真正意义上的“首次”上朝时,面对着吵成一锅粥的文武百官,她感觉无比心累。
像是还嫌她不够头痛一般,恰好在这个时候,忽然听得外面有人通传道:“护国公还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