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的学习之路,其曲折坎坷的开头,昭示了未来的艰辛。新嫂子进门,本来元春围观也围观过了,元春本人也在放假过程中,算是比较有闲的了,初级识字课本也很好找。这年头书本比较金贵一般都得到较好的保存,元春小时候用过的都还在,正好拿来给宝玉用。因不是正式开蒙,宝玉又很小,也就没有找太费力制定正式的学习计划。贾母对元春还是比较放心的,见元春拿来的都是《三字经》、《弟子规》、《幼学琼林》一类的书籍,也就由着姐弟两个去了。
元春把宝玉抱在腿上坐着,身前的炕桌上摆着书,翻开了拿镇纸压住。调整了一下坐端:“宝玉,读书不要凑得太近,日子久了对眼睛不好。”见贾宝玉依言坐好,元春惊讶于宝玉什么话都听得懂,却也高兴了。第一回当人师傅的人都有这样的心态,巴不得学生一教就会,方能显得出自己的本事来。翻开书来,拿手指一字一字地指着念,贾宝玉跟着她一字一字地读,心里不停地念叨着[姐姐,你倒是多念一点、多念一点啊!我很想上进的。]
然而元春刚刚教了宝玉“人”字和“之”字,就领了一项任务——陪李纨聊会天儿,然后再陪着李纨在荣国府的后院里逛一圈去熟悉地形,贾宝玉只能扒着炕桌沿儿看着上面摆的书,望书叹息。曾经在后世的某个□□,类似《三字经》一类的书被复古出来作为x质教育的读物,可惜某块石头命不太好,只赶上了填鸭式教学。对于《三字经》这等‘古物’,石头先生还是很向往的。往往古装剧里经常能听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的,当然,电视剧里一般也就只念到这里了,贾宝玉非常想知道它下面写的是啥。
问题是现在元春跑开了,书只翻到第一页,儿童读物的字体又印得极大,竖排版的页看他看起来也不太习惯。他还不敢表现出识字的样子来捧起书往后翻,生怕被人发现他‘生而知之’惹下麻烦来,贾宝玉三个字本身就代表着麻烦,不需要再给自己找更多的麻烦了。因此他只能看着元春翻
开的第一页,对着一堆熟悉或者不熟悉的字发呆。
打了个哈欠,忍住了往下翻页的念头。这里用的是繁体字!这个认知让贾宝玉懵了片刻。难怪有些字看起来长得怪!贾宝玉当然知道在□□推行简化字之前,大家都是用繁体的,但是知道和明明白白地摆在眼前是两回事,乍一看“熟悉的陌生字”不免要调适一下心情。好在这不是什么大事,简体字脱胎于繁体字,只要是认识简体字的人,连蒙带猜也能猜出不少繁体字来,倒是没有一穿越就变文盲的惨剧发生。然而需要担心的不是“读”,而是“写”,认字不算麻烦,但是顺心写成了缺胳膊少腿的简化字麻烦就大了。
这一认知是在元春完成任务后回来,试着让宝玉抓起笔来试写的时候发现的。《弟子规》第一句“弟子规圣人训”,写起来就是“弟子規聖人訓”写到第三个字,贾宝玉就被他姐姐判定为没学会写“規”字。因为他顺手画了个“规”。一直以为穿过来占着优势,且不说知道剧情什么的,单凭作为一个成年人变成个娃娃,底气就比别人足。没想到,文盲没变成,倒是成了半文盲中的一员了。更兼毛笔难握,幼儿的手拿东西本就不利索,而宝玉的嫩手更是胖胖的,毛笔的笔尖软软的,沾上墨后更加难写,就算是写个简体的“规”好好一张纸险些被他画花。
元春自己识字的时候的事儿早忘了,周围也没有与宝玉年纪相仿的孩童好比较,故而对宝玉这样的进度有些着急。元春素来稳重,却也还是个小姑娘,教的又是极重视的胞弟,不免有些急躁了。
小姑娘叹了口气:“宝玉,‘規’字不是这样写的。”手把手的写了个标准的繁体字,贾宝玉的小爪子被她握在手里,脸上早已涨红了。快三十的人了,居然被个小姑娘小小鄙视了一回,作为一个男子汉,贾宝玉很受伤。
更受伤的是,即使他心里下了狠劲儿,他的小胖手依旧无法很好的控制毛笔。这真是个悲剧!贾宝玉的自尊心再次受到了微妙的刺激。
还是元春认识到这样教宝玉写字是肯定不行的,她看得出宝玉是真的努力了,看着宝玉小小的手将将能把笔杆儿握住
,跟攥着棍子似的。再让他把食指竖起,那笔是肯定要滑出手的。于是先让宝玉背《三字经》,且不急着写字。元春一面让宝玉背书,一面指着书上的字让他记,贾宝玉好胜心起,更不愿在这上头再次“丢人现眼”,加倍用心去记。姐弟俩一教一学,却也相宜。
元春也不跟宝玉讲解《三字经》里的意思,只让他先记熟了。其时教孩子也都是这样,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况且你跟个刚过周岁的孩子讲什么夏商周的,他也听不懂。不管怎么样,先背下来,也够显摆的。统共一千来字的儿歌,对于贾宝玉来说还是不难的,尤其这《三字经》本就是儿童读物,通俗易懂又押韵好记,不消三五天,已经是背得滚瓜烂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