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昭眨巴眨巴眼睛:“
臣妾听着呢,皇上说吧。”
皇帝于是笑道:“就是汝南王的事。嬛嬛建议朕将汝南王的女儿封为帝姬,封号改为‘恭定’二字,收在宫中由太后抚养,也是安抚也是辖制,季卿一向聪慧,自然看得出此计之妙!嬛嬛还要主动去和汝南王妃说这件事呢。”
却不料季昭皱了眉,起身就跪在了地上:“臣妾冒昧,不敢言朝政,但是臣妾深恐误了皇上大事,故有此言,若皇上怪罪,求皇上万万不要牵连虞臻。”
皇帝一怔,忙道:“季卿有什么话不妨说来,朕如何会怪罪?”心中已经有些怀疑,季昭是要与甄嬛为难。
季昭款款道:“莞贵嫔和皇上的事情,臣妾不好管,臣妾只约束着自己,记着后宫不得干政就是了。但是臣妾心中担忧误了皇上的事,才冒昧进言。若皇上心中早有定论,那就是臣妾愚钝了。臣妾并不了解汝南王,想来莞贵嫔幽居深宫也是一样,既然不了解一个人的性情,又如何针对这个人做什么决定呢?”
“皇上是汝南王的弟弟,自然是了解汝南王的,可是莞贵嫔她不了解,臣妾担心她的计策会有错漏。若汝南王是一粗疏之人,为此深感天恩,那自然是好;若汝南王是一暴烈之人,认为皇上的辖制是侮辱,大怒之下做出什么事情来,那可怎么办?”
“当然,皇上了解汝南王,想必考虑过这个计策对于汝南王是否有用的。但是莞贵嫔却不了解,臣妾实在担心,莞贵嫔与汝南王妃说话的时候,会把握不好。”
这番话,看着简单,实际狠毒。
皇帝若认为甄嬛的计策有用,那么就要疑心甄嬛如何得知汝南王性情,是否与宫外私下联系;皇帝若认为甄嬛的计策无效,便会对她失望,断了她插手朝政的机会。
皇帝开始还听得眉头微蹙,到后来面上隐隐出现疑虑,再后来又化为温情,亲手扶了季昭起来:“你句句从人的性情上来说,并无言及朝政,此番出言,纯粹是对朕的关心,朕,心里知道。朕从来以为,莞贵嫔在朝政上聪慧不下男儿,未料季卿同样言之有物,实在是朕粗心了。”
甄嬛——罢了罢了,她也是好心办坏事。汝南王那个脾气,一个处理不好,没准真的就要逼宫了!可是——她并不了解汝南王的脾气,如何定下这样的计策?难道她和宫外还在联系?
眼中寒光一闪,看来,不能让甄嬛这个女人插手朝政。她指不定就想逼反了汝南王,让朕早日动手铲除他,然后向慕容妃复仇!
从始至终,季昭都面带愧色地站在一旁,似乎并不了解皇帝的心理活动,只是在为自己的一点僭越而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