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躺在一张床上,枕着一对紧贴在一起的枕头,盖着同一条被。
裴霁说:“好。”担心自己没说明白,“我和你交换,公平的。”
她答应了。
宋迩不由弯了弯唇,有种利用教授心软得逞后的小小开心。
但开心只持续了一小会儿,因为接下来,她要给教授讲述那一段她根本不想提起,也不想回忆的日子。
“其实,刚醒来,发现自己看不见的时候,也没有很生气很愤怒的。”宋迩尽量用轻快的语调,“我的医生说,大脑里有一块很大的淤血,压迫了视觉神经,所以才会看不见,未来有复明的希望,但也有可能一直就看不见了。”
裴霁专注地听,也不知道为什么,她的脑海里想象出了那个场面,在一间病房里,什么都是白的,白色的墙,白色的床品,医生的白大褂,还有宋迩身上干净的病服。
她躺在床上,听医生告诉她残忍的诊断。
裴霁想象不下去了,因为她的脑海里浮出了一个问题,听医生诊断的时候,宋迩哭了吗?
她无法为自己解答,可是这个问题冒出来的时候,裴霁感觉她的心脏很不舒服,想被针刺了一下,很疼。
“人嘛,总会有侥幸心理的。”宋迩还是很轻快的语调,“当时我的想法非常搞笑,我一边想,我的眼睛一直都好好的,我一直能看见山能看见海能看见人群和高楼,怎么可能在二十三岁这一年,就再也看不见了。不可能的,我肯定会被治好,肯定是虚惊一场,我以后一定还能看见。然后这念头一冒出来,我马上就会在心里反驳自己,不要这么想,不要这么理所当然,简直是立flag,万一倒了怎么办,万一就是没法这么幸运呢。”
裴霁不太能理解她这种矛盾拉扯的内心活动,但她可以明白,这种忐忑惶恐的内心里,宋迩的恐惧和害怕。
“反正,也不是很苦大仇深的。”宋迩笑眯眯的。
“失明的第二天下午,我还问照顾我的护工,眼睛是不是不好看了?因为我记得好多电视里演盲人的眼睛里要么有一块血翳,要么很多眼白,反正就很丑。不过我的护工人很好,她说,宋小姐的眼睛还是很漂亮。给了我很大的安慰。”
“不是人好。”裴霁想当一个好的听众,不打断宋迩,但她没有忍住,“你的眼睛很干净,像琥珀一样,非常漂亮。”
宋迩被打断了也不生气,她转头面朝着裴霁,想让裴霁能看到她的眼睛,问:“那你喜欢吗?”
没有神采的眼睛,像一潭毫无波纹的清水,干净澄澈,裴霁想到第一次看到宋迩时,宋迩被她吓坏了,她无神的眼睛里满是恐慌,直到她说她是裴霁,她才镇定下来。
“喜欢。”裴霁如实回答,喜欢没有神采也很漂亮的眼睛。
宋迩听她说喜欢,就非常满足起来,她有些克制不住地朝着裴霁的方向移动,直到她们肩挨着肩。
裴霁没有躲避,也没有说不想要这样。
宋迩就当她也是喜欢的。
“不过,后面就不太开心了。”宋迩回到正题上,“照理说,应该是越来越习惯,可我是越来越害怕。就像有一只手推着我去接受我已经瞎掉了这个事实,第一天我是茫然的,第二天我还会跟人开玩笑,第三天我的害怕已经不能用若无其事来掩饰了。”
“等到了第四天,医生说,淤血的面积大得超乎他们的想象,情况非常严重。我感觉窒息。失明很恐怖,什么都看不见,走路的时候不敢迈出步子,因为不知道前面是什么,吃饭需要人喂,连洗澡也不能自己来,因为会滑倒,因为不知道水龙头在哪里,还经常会碰倒东西,害得别人收拾,慢慢地就不敢伸手了。过不了几天,就把自己逼到一个角落里,感觉我是没必要存在的。”
裴霁想到,她去接宋迩的时候,她已经适应得很好,可以自如地走动,能端杯子,还会自己整理行李。这中间她经历了什么。
“最可怕的是夜晚的时候。我睡不着。我听见走廊有时会有脚步声,外头会有风声,床头的钟分针走动的声音很清晰,护工在床上翻动,还有很多别的声音。哪怕是很细微的我都很害怕,我总担心病房的门会被突然打开,担心有人站在床边看我,担心随时会有人伤害我。”
平常人害怕的话,大着胆子,睁开眼睛去确定就可以了,但宋迩不行,她看不见,她无法确定。开始的时候她可能会求助别人,但随着复明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她越来越认清失明这个事实,她就越不愿意开口向别人求助。
裴霁很懂这些感受,不是因为她学习过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而是她真的可以切身体会。
很奇怪,越是困扰的东西,越会自我制约,越没法对人讲。
“情况越来越糟,每次医生带来的都不是好消息,几次之后,他们开始建议我接受失明的事实,不再继续治疗。感觉就是,什么希望都没有了,重点是我也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就要受这样的惩罚,一下子就不让我看见了,让我变成了一个瞎子。”
宋迩没法维持她轻快的语调,她像是回到了当时的状态。
“不敢细想瞎子要怎么生活,但又控制不住地去想,怎么想都很绝望。我消沉了好久,不想听到声音,不想和人说话,一边很绝望,一边又不得不去说服自己,瞎了就瞎了,总有办法找到出路的。”
“这么一想,好像又没什么,可是下一秒,更多的绝望又会冒出来,纠缠我不肯放过我。我也试着去适应的。我去学着走路。我朋友把病房收拾得很空,让我走,没两天,我就走得很好了,拿着导盲杖,走几步,碰到墙,就转弯,再走几步,再转弯,好像很简单。边上好多人在看,都很开心鼓掌,鼓励我,说小迩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