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帅虽是军人出身,但身上摆脱不了豪门阔少的奢靡淫逸,几乎是走到哪儿种子就撒到哪儿,汪拙言不过是他随意撒下的一颗种子。
汪拙言的生母是中德混血,父亲死了之后,便随母亲回到中国讨生活,因为会中、德两国语言,人又长得漂亮,便被汪大帅安排在身边做过一阵翻译。
汪大帅喜新厌旧,很快就忘记了和曾经翻译官的一段露水情缘,在得知她怀孕之后,也不过是让副官拨了一笔款子过去,全然没放在心上。
说来也怪,汪大帅妻妾如云,外室也多,可生出来的大多都是闺女,人往往是缺什么就想要什么,更何况汪家这样的大家族,更希望生儿子继承家业。
但豪门里面的妻妾争斗本就波云诡谲,汪家老太太吃斋念佛,日盼夜盼好不容易盼来的一个大胖孙儿,刚生下来不足两日就夭折了。
即使汪大帅发落了心狠手辣的小妾,老太太可是因为痛失孙儿而几乎丢了半条命,就在这时,有副官过来禀报,说汪大帅在外头有一个六岁的儿子。
经过一系列的调查、鉴定,确定外头那个的确是汪家血脉,老太太一高兴,竟然从鬼门关兜兜转转又活了过来。
双喜临门,汪大帅大喜过望,亲自去接儿子回来。
按照出生年月日,这儿子是他的第六个孩子,却也是唯一一个儿子了,为了不让外人觉得汪家子嗣单薄,汪大帅对外宣称这是他的第六个儿子。
他兴冲冲地去接小六子回来,凭他仅存的一点印象,他上过的那个女翻译是个挺漂亮的女人,知书达礼,想来定能将儿子养育的不错。
可他不知道的是,他一时兴起宠幸过的女人红颜薄命,在千辛万苦地将儿子生下来之后就香消玉殒了,死的时候家里连下葬的钱都没有。
汪拙言幼年是跟着外婆长大的,外婆一生颠簸孤苦,后来又因为女儿的事情气得病了一段时间,汪拙言四岁的时候老人家就患上了痴呆症,不记事了。
汪拙言以前叫顾拙言,他的名字是隔壁一个教书先生给他起的,因为他打小在街头混,学的油嘴滑舌,教书先生为了告诫他,才给他起了“拙言”二字。
汪大帅开着豪车驶进贫民窟小巷之时,眉头越皱越深,这里太脏、太乱,越往里走,他越责怪那个姓顾的女翻译,为何把她儿子养在这种地方。
一群小屁孩在街头打架,明明都是不满十岁的小孩,打架却很是凶猛,他饶有兴味地看了会儿,发现他们只是在抢一盒糕点。
而打架的孩子里面,有一个长得最漂亮,也最凶狠,手里的棍子抡的生猛,打架虽然没什么章法,却快准狠,姿势干脆又利索,透着一股狠劲。
副官指着人群里最小的顾拙言跟汪大帅介绍,“大帅,那个就是六少爷。”
汪大帅下了车,告知顾拙言他的身世。
原以为会是一场感天动地的认亲场面,顾拙言脸上却没有什么表情,只捧着那盒已经碎成渣的糕点,问道:“跟你走,能让我外婆过上好日子吗?”
汪大帅愣了愣,没待说话,身旁的副官就喊道:“六少爷说笑了这不是,咱们汪家可是天津的大户人家,人间富贵窝,享不尽的荣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