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迎陛下来冀州绝对是利大于弊……”
是,他也知道利大于弊,可主公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能怎么办?田丰摊手。很想劝沮授别那么倔,识点实务。
偏沮授是个执拗、认死理的性子,他觉得对的,就一直坚持,并不愿意,那么轻易放弃。转头跟田丰分开,他就又回去找了袁绍,然后两人在书房里谈了一个多时辰,道理说尽,可惜并没有什么卵用。袁绍并不愿意迎了汉献帝刘协来掣肘自己。
最后,沮授只得留下一句“主公日后定会因此吃大亏……”含怒而去。
本来,听了这话,袁绍也就当时心里不舒服一下,过了也就算了,可耐不住袁绍身边一直有郭图、辛毗等人挑唆、拱火。几次三番之后,这句话在袁绍这就成了沮授诅咒、威胁、不把他这个主公放在心上的铁证,时间累积,慢慢的袁绍就不怎么喜欢再用沮授了,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再说曹操这边。
收到荀彧的急信,曹操刚刚拿下鲁郡不久,正想着稍事休整,就往沛国进军。
得知汉献帝刘协想要东归洛阳。曹操想了想,还是把这边的事情全权托付给曹洪,然后带着郭嘉赶回了泰山郡。
回到泰山郡后,也是第一时间就从丁敏那取了信件过来,然后召集了荀攸、荀彧几人前来议事。
跟冀州那边一样,曹操这边郭嘉也提出了迎汉献帝来兖州,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只是与冀州不同的是,郭嘉提出这个建议后,大家并没有第一时间就泼冷水,而是谨慎思考这个提议的可能性。
迎了汉献帝过来,以后做事就会有人掣肘,这一点,大家当然也想到了,不过曹操此时并不在意这一点。
他这会儿匡扶汉室的宏愿还在,并未有过自立为王这种想法,因此并不觉得上面有个天子有什么不对。
只荀攸跟戏志才对视一眼,有点欲言又止,不过见曹操执意坚持,且这事办成了确实于他们利大于弊便也都同意了。至于其他的,以后有问题了,再想办法解决就是了。
只是既已决定迎天子到兖州来,“到时候,主公意欲派谁前往去迎天子?”
这确实是个问题,现在兖州周边不安定,曹操离开兖州亲自去迎肯定是不行的,他得留下来主持大局。原本曹洪是个不错的人选,可曹洪之前被他留在了鲁郡,临时再换回来也不好。
一时间,这事又陷入了僵局,似乎除了他跟曹洪,谁去都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