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一个就是汉灵帝刘宏卖官鬻爵,然后幽州名士崔烈崔威考通过刘宏的傅母程夫人五百万钱买来司徒一职的事。
这事,丁敏一开始也不知道,还是曹昂去给他大父曹嵩请安,从他大父嘴里听来的。
说到这,想到曹嵩近日看到崔烈真的当上了司徒似乎也有些意动,丁敏顺嘴又跟曹操提了一嘴曹嵩,希望他能写信劝劝曹嵩。
曹家富贵,别说三公(司徒、司空、太尉)刘宏标价一千万钱,就是再多点,曹嵩也拿得出来,历史上后来曹嵩为了当
太尉可是花了一亿钱。
可是这花钱买来的官,终究是买来的,好说不好听,丁敏一后宅妇人,也就偶尔才出个门做个客,路遇茶楼进去喝了碗茶,都能听到人议论崔烈买官身上沾染着一股铜臭味……私下里就更不用说了,那些看中名声的文士,还有那些想买官又拿不出钱酸的,还不知道怎么议论崔烈呢?
叫丁敏说,崔烈这个官还不如不买。凭白花了钱,还惹得一身腥,损了名望不说,乱世将至,就是做了这三公又能如何?
‘能做的多了,不然你以为崔烈为什么花这个钱?’曹操摇头,虽说这世道乱象已显,但毕竟还没乱不是?刘氏四百多年经营,几十代人下来,刘氏为天家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岂是那么容易被打倒的?而有了这个司徒这个位置,崔家儿郎不知能得益多少……虽然曹操看不上崔烈买官的行为,不屑与之为伍,但其间的利益关系,他一个从小浸淫其中的官宦子弟还是看得清的。
至于曹嵩那边,他该劝的肯定会劝,但能不能劝住,还真不好说,父子俩一直以来行事就泾渭分明,彼此都不怎么看得上对方。曹操倔,曹嵩小老头也不遑多让。除非曹嵩跟丁敏一样知道后面的历史,知道再过几年,不过而立日常作死的刘宏就会突然死去,然后天下大乱……否则,怕是没人能劝住曹嵩这种上进心。
丁敏心里也清楚,因此也只是顺嘴说上这么一句,其实并不报太大期望。
倒是曹操送过来的信里说到的另外一件事引起了丁敏的兴趣,曹操说这些日子处理政事,日感艰难,且他之前做事一意孤行,曹洪几个劝不住,想要寻个文士来帮忙,平时做事也能劝诫他一番,然后他就想到了他旧年在颍川结识的一个叫戏志才的好友。只是戏志才虽大才却好酒,没有好酒怕是请不动他出山,因此请她给他送几坛好酒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