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边关战事爆发以来,‘临鹤城’就陷入了紧张的氛围里。加之诚王去世,虽然诚王的存在未必对北洲有多大的贡献,然不可否认有时候一位藩王立在那是能鼓舞人心的,是一种无形的象征。诚王没了,对许多人的信心无疑是雪上加霜,给人徒添悲观。
战事胜败和北洲每个人都切身相关,封宴坚信一方有难八方相助,更要同舟共济。谁能忽视近在眼前的‘北宁关’?他们是挡在柔夷身前的屏障,保卫着整个北洲,同样的,背后的城池也能成为‘北宁关’守军的后盾。
在家国大义面前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封宴一直很忙,忙着募集粮草衣物招募志愿者,将药材物资送往‘北宁关’军营;下令‘仁和帮’的帮众帮着维持治安,收纳流民;配合‘临鹤城’衙门,修整城墙查缺补漏;组建民兵自卫队,勤加训练,以防万一;还有编写手册,提示居民如果柔夷临城,应该如何应对,以及怎样尽量地保护自己;
不仅是‘临鹤城’,封宴收集整理了合理的建议成册,分发给其他的县城,凡是有‘仁和帮’存在的地方,‘搏击馆’停业,全部投入到战时预备中。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仁和帮’的协助下,‘临鹤城’忙而不乱地过着自己的生活,除了每天都关心着边关的动向。
他们知道打战会很艰难,可是谁也不想真的输掉战争。
然而,最不想面对的还是猝不及防地压下来。
柔夷攻破‘北宁关’,陈国公战败殉国的消息就像是瘟疫一样,随着离城而逃的人们传遍北洲,令人惶惶不可终日。
怎么可能?陈国公镇守北洲边关二十年,就像是一根定海神州长在了北洲百姓的心中,他们相信只要有陈国公在北洲的边疆就是稳固的,柔夷人永远不会入侵。
如今擎天之柱倾倒,如狂狼倒卷,对陈国公常胜不败的信念在心中崩塌,仿佛整个北洲的天都暗了。
封宴怔怔地坐在屋前的台阶上,呆呆地问了一句:“真的?”
柳青峰的眉宇间是悲呛不忍,他点了点头:“是真的,‘北宁关’破了。”
怕是等不了多久,会有更多避难的百姓涌入‘临鹤城’,到时城中人人皆知。
“到底是怎么败的,陈简,陈笑呢,他们也都不在了吗?”封宴轻声问。
“据传回来的消息说是援军不及赶到,陈国公孤立无援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终殉国而死!”柳青峰沉痛地道,“如今陈简少将军带着京城的五万人马和柔夷在‘北宁关’一带周旋,防止柔夷势力向外扩张,侵犯其他的城镇,想来陈笑少爷目前应该也是无事的。”
柔夷王占据了关卡,依次为据点休想生息,然后派兵向外掠夺资源,离着‘北宁关’近的几座城池都成了柔夷垂涎光顾的对象,苦不堪言,大批的百姓开始外逃。
有的实力弱的城池已经被柔夷洗劫一空,无数人家破人亡,他们的男人被杀死,女人被抢走,侥幸逃脱的人只能背井离乡,远走他乡。
如今陈简率领着带领着人马和柔夷打起了游击战,分成小股借着地利之便骚扰柔夷,企图将他们阻隔在已经沦陷的城池之外,不致更多的城池遭殃。
“他们没事真的太好了。”封宴低语了一句,心情却越发的沉重不安,这一切到底和诚王世子有没有关系呢?
如果真的有关系,封宴的心沉甸甸的,光是想想就喘不过气来,双眼发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