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窗前那片白月光 1

所有人议论声一顿,顺着声音望去,就见一衣着锦服,头束玉冠十七八岁的青衣少年郎,正面上含笑,犹如一支青翠玉竹站在摊旁,盯着那先前的中年汉子。

自那种从众心理转醒的众人一愣,是啊,那中年汉子是如何得知皇城中事的?

这么想着,所有人都将视线重新移到了中年汉子身上,看他如何回复那青衣少年的话。

中年汉子本就是拿钱办事,这么多天下来没出过一次错,却不想这次怎就蹦出了个愣头青,将他话中的漏洞给捅了出来,眼中闪过片刻的慌乱,但是好歹也

在这京城混了十多年,自是有自己的一套说法。

“我自是有我消息得知渠道,毕竟那东宫之主残暴如此,东宫奴才受尽欺压,总有两个奴才再畏惧身死,也会多想国家大义,想让天下人看清那太子残暴嘴脸,要知这般姿态,如果将来称帝,不就置我东临于危难之中。”

青衣少年微微一笑,端的是一派君子如风,他象征性的拱了拱手道:“先生说的不错,在下正好有一疑惑求解于先生,还望先生赐教。”

汉子摆了摆姿态道:“你说。”

“先生如何保证,所听非虚?”

中年汉子脸整个僵了一瞬间,青衣男子未等他回话,接着道:“先生也不过是从旁人口中得知这事,您有大义之心,愿为东临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旁人却不一定也有,如果传话之人是西荒国之人,为了扰乱我东临民心,那先生不正是中了他人奸计,将自己,将东宫之主,将全东临都陷于不忠不义不孝之中吗?”

一个大帽子先一步扣下来,惹得中年汉子额上冷汗直流,就像对面人所说的一样,他没法证明传话的那个人没有心怀不轨。

面对身边方才还头脑发热,现在冷静下来隐隐有倒戈迹象的众人的怀疑目光,中年汉子好一会儿才大声的强辩道。

“如果真是旁人奸计,非事实如此,那东宫太子为何不加以澄清,反而让流言在全京城蔓延如此之久,他这分明就是做贼心虚!”

听到这话的青衣少年反倒是洒然一笑,“先生所言差矣,这更是说明了那位心胸宽广,是乃一代明君。”

说完,在无数人不解的目光中,他带着身后的小厮转身潇洒离去,徒留一句话远远传开。

但见只要听到那话,刚才还大骂东宫太子误国的学子们,一时间无不耳红面臊的纷纷掩面离去,模样是说不出的尴尬。

不远处,将这场闹剧从头看到尾的魏霄紧盯着人离去的背影,眸中异彩连连。

半个时辰前,刚出宫的他在回府的路上,偶遇巡城司九门的卫兵,原来又是去捉拿在外造谣生事,败坏太子名声的人。

这段日子以来,京城之中谣言四起,偏偏这些都是小道消息上不得台面,只能派司九门的人天

天去抓,但是同样的这样频繁的动作也惹得不少学子怨声载道,甚至已有学子开始公然抗捕。

对于一言不合就搞□□,跟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的儒生学子们,别说是司九门,就算是皇帝也头疼的不行。

皇帝一言不合就砍头,可是儒生们以命死谏他们压根就不怕死,甚至朝堂之上有不少儒生天天都巴不得一头撞死在金銮殿的龙柱之上,以全自己一个忠言逆耳,流方百世的美名。

作为坚定的□□,魏霄不仅是太子血缘上的外家,更是太子的表弟,心知肚明这些事都是后宫里的那位在为准备回京的儿子造势,却不能将这种腌渍事摆放到台面上。

刚才就为这事憋的不行,在长乐殿气的破口大骂,被太子疾言厉色的训斥,整个人差点没憋爆炸,所以在听到司九门要去街上抓造谣的人,想着这会正午人多,说不好会有一番恶战,还不立刻唯恐天下不乱的跟了上来,生怕堕了将军府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