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币制

凤舞隋末 隔壁老黄哥 1154 字 8个月前

这大伙都知道粮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一年生多年存,是人世间最硬的通货。

而粮食的最主要用处,就是拿来填饱肚子,但只要存上个两三年不吃用的话,就会新粮变陈粮,价值上来个大打折扣,更不要说会有人把粮食存积个几十年当成奇货的。

此外,粮食也几乎是一切经济行为的支撑物和锚定物,没有足够的粮食作为行动保障,任何经济行为都不可能得以有效持续。

还有,粮食更是商品中间的置换基础,没有粮食你什么工匠、劳工甚至苦力都活不起,如何又能创造经济价值?

那么,为什么说新币发型的规则里面,会有一个针对地主老财的大坑呢?

这当然还得要从古代的小农经济说起!

所谓的小农经济亦称“个体农民经济”,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其中,有的以自有土地经营,有的以租入土地经营,亦有两者兼之。

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在小块土地上进行分散经营,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所以个体的经济地位非常不稳定,在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易于走向贫富两极分化。

我们就拿一个孑然一身的古人来打比方,咱们先不管他是靠搬砖还是挑担挣得了生活费,在解决了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的需求之后,但有盈余的情况下,他能够选择的投资方式不外乎设立工坊、购买田地和挖个地洞把钱存起来。

而春秋以后确立并延续的土地私有制,允许“民得买卖土地”,一方面算是积极促进了民间的农业生产,同时也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的现象,出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时代人真没有什么好投资的习惯和投资选择,因此往往在将土地产出置换成必须的吃穿用度之外,多选择以购置土地和直接囤积重金属货币的方式来理财。

也就是把粮食换成铜钱、金银,然后挖个坑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