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外一个例子,也就是著名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人,在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后,荷兰人的一个典型的经济策略,就是从全世界的殖民地一船船的大量往欧洲运回金银,然后用金银在欧洲大势购买物资和优质资产,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欧洲的大面积金融崩溃,货币也疯狂贬值。
所以对于这种坑爹的金银本位制度,自然是越早摒弃越好啦!
那么,施行“粮信本位”制度,又该怎么操作呢?
很简单,一个就是把粮食与本币的币值直接挂钩,也就是以官方的信用来为粮价兜底,采取国储粮库定价收购和出售粮食的办法,使粮价恒定不产生波动。再一个就是不发型官方金银币,并且把金银的货币属性取消,将之定位为“有价金属”,设立专门的机构将之商品化,如制成金银饰品、金器、金箔、银器,这个样子或许在短时间会对金银的贸易价值有一定的提升,但时间长了之后所有人都会接受金银本身价值不大,需要进行贸易加工后才会形成价值的思维惯性。
反正像黄金这样的金属,其最好的结果就是要像是后世印度的三哥三婶那样每天戴在身上作为载歌载舞的配饰点缀,而不是将之铸造成一块块的方锭子,藏在暗无天日的保险库里摆着发霉。
那么话说回头,在黄小刚制定的新朝金融体系里面,为什么不用铜币来作为基础货币呢?
因为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在如今这个时代铜的产量还有储量还不足以支持铜币的纯货币化,干脆就借着给杨广擦屁股的名义,继续搞铁钱就算了。
至于币值方面,本来舅侄俩也是有过争论的,两人的分歧之处也就是所谓的“花大钱”还是“使小钱”。
所谓的“使小钱”,也就是黄小刚记忆里后世中国早期的货币政策,他记得那时民间贸易最小的货币单位是“分”,比如说买把青菜三五分,吃碗粉面一角几分,一斤猪肉就五六毛钱,而最大的货币是面值十元的“大团结”。
而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开放,很快分币就最先退出了流通,后来角角钱也渐渐没了踪影,以至于市面上流通的最小货币单位变成了“五角”,也就是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