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孝廉制度开始于东汉,东汉朝选拔人才,注重举孝廉,而孝和廉不是才,是所谓的德行。
这其中对于德的衡量,就是大家都说你孝,你就孝大家都说你廉,你就廉!
这制度一开始的时候当然是特别的好,这大家想一想,凡是要当官的人在这个制度下面,肯定都得都孝敬老人、不、不取不义之财,推而广之,这社会风气当然好。
但反过来,我不当官当然廉,我贪谁的去?
我到底孝不孝,总得有人上我们家来考察一下对吧?
然后,我四十好几岁了,跪在地上给我爹洗脚,你说这算孝不算孝?
然后亲爹死了,我在坟墓边儿上结庐,守孝三年、不吃酒肉、不跟老婆行房事、不看歌舞,你说我孝不孝?
然后仗着家里有钱有粮、有田有地,我该修桥就修桥,该修路就修路,整天花钱到处去刷声望,然后等声望刷到了位,你敢不给我官做?
而且,单纯用钱刷声望也不行,还得家里有势力,如果是没根没基的商人,他敢拿钱出来刷,分分钟就得给人弄死。
所以,发展到了后来,也就只有官宦人家才权有势有声望,于是门第望族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到了后来的后来,想当官想举孝廉就看你们!们家是不是官宦出身。
这样一来,平民就永远不孝不廉,官宦人家出身则老能被推举上,这样就造成了累世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