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压缩机采用的是常规压缩法,这个时代可搞不出什么真空压缩的技术,大致也就是采用振动和挤压的形式减小体积,使得运载量得到提升。
而运回的精米用来销售和食用,米粉则可以用来制作成压缩干粮、米糕甚至饲料,绝对不会浪费就是了!
根据黄小刚的推算,这样一来可以把差不多三船的稻谷处理得仅有一船的容量,可以大大提高海运的性价比。
然后这板材生产线倒也简单,主要就是人力拉片机和轮锯,可以在岸边就把原木打成木方和片材,这样也就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和时间了。
此外,锯木屑还有边角料黄小刚也不准备浪费,他记得日本也是缺煤的,因此可以用这些废料来制造机制炭,转手不就又是一笔收入了!
而他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其实也还是跟后世的日本人学来,据说在后世九十年代的时候,日本企业在华东地区采购了大量的花生后,到了交货的时候就开来了一条工业船,然后在船上直接就把花生加工成了花生油、饲料(油渣)和刨花板(花生壳),转手又卖给了中国的企业。
所以如今黄小刚准备来一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买了日本的稻谷和原木后,就在岸边给他加工一下,赚他个盆满钵满。
转眼又过得两日,便也见得李淳风和袁天罡二人联袂而来。
二人在旅顺待了一年多,看模样倒也黑壮了不少,应该是在研究六分仪的时候吹了不少海风晒了不少太阳,尤其是少年李淳风,一年多不见更是大变了一个模样。
虽然黄小刚并没有对他们抱有太大的期望,却没想二人倒也不负盛名,居然联袂向黄小刚献上了一本名为《天经地纬书》的册子,在里面记录了他俩使用罗盘和六分仪确定的地球经纬度和测算方法。
“……天分黄道七百二,地纬子午三百六,地之一纬,约为二百三十三里!我勒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