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好听点儿,赵桓所谓的改革基本上就是一锅大杂烩,从秦汉开始一直到后世种花家为止,历史上所有出现过的制度,甚至是某些沙雕网络小说里的制度政策都被赵桓拿来参考了一下。
所以李纲和李若冰等人就很头疼——
哪怕赵桓给他们的小册子里已经用图画和文字进行了说明,可是真要落实下来,也绝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
比如布政使司这个机构。
如果按照官家给的规划来看?布政使司的职位大概跟一路之长类似,然而两者不同的是,一路之长是在汴京城里待着办公?实际上的地方事务则是由路中四职来处理。而且为了避免出现唐末藩镇尾大不掉的局面?这路中四职其实是互相牵制的。
然而这个布政使司?却是个居于地方的实职,说一句封疆大吏也丝毫不过。或者说的再直白一些:如果不是布政使司只能管民,手里并没有丝毫的军权?那这个布政使司根本就是唐末的藩镇?汉末的诸侯!
那么问题来了——
这么牛逼的官职出现在大宋,让谁上?不让谁上?
官家说的倒是容易,先将天下分为三十六个布政使司?而且把大概的位置也画出来了。可是这也意味着吏部得先弄出来三十六个布政使!
除却布政使之外?中书省下辖的六部还要再往下探?一直延伸到乡一级?这其中就意味着吏部除了要先准备好知州、知县、知乡这三个层级的官员之外?另外还得准备从布政使司到乡一共四级的六部下探官员。
原有的地方官员?
说句不客气的?朝堂上的这些大佬们心里也清楚,原有的地方官员肯定会有留任的,但是数量也绝不会多就是了——
就冲着那些地方官员们多半都喜欢唱诗喝酒逛青楼的德性,这些人也必然适应不了改制之后的官场。为了这些人的狗命着想,现在就让他们滚蛋反倒是在保护他们……
除去吏部的这大堆烂摊子?剩下的五部基本上也差不多?就连往常存在感极低的礼部也是一大堆的破事儿要处理——
改制后的礼部除去原有的国子监要改制?扫盲计划也归于礼部?还额外又增设了教育司,专门负责社学、乡学、县学、州学,一级级的学堂也跟过去的学堂变得不同。
那么?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