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韫之凝眉道:“曹氏余孽,人人得而诛之,朝中无人愿出征,臣愿!”
惠帝闻言,竟朗声大笑了起来:“好!不怪乎朕信任你!萧扶疏,你今日说出这番话,日后便莫要让朕失望!”
第二次战报回来之后,南方的战事,已刻不容缓,朝廷不可再无动于衷,不派兵出去。
惠帝见过萧韫之的第二日,便下旨,将萧韫之封为平南将军,让他带领十万兵马,前往南方,驰援各城池,阻拦曹氏反兵,绝不可让曹氏兵马,踏过西江半步,且要一举捉拿曹世荣。
这消息一出,朝中自然有反对的声音。
毕竟,萧韫之完全没有领兵打仗的经验,人虽大胆,甚至还是个诸卫上将军,但这上将军的职位,还是受了惠帝的荫庇和敏乐公主的恩泽才被封为这看似品级很高,实际上并无多少用处的诸卫上将军。
毫无军功在身,竟然被封为二品平南将军,完全是靠着当日在大悲寺祭天之后救驾有功,得到陛下的信任,甚至比不上纸上谈兵的真正受过训练的将士。
十之八九,不看好萧韫之。
虽极少有人愿意请战,但若是惠帝将萧韫之推上了这个位置,大有不愿意的人。
因此,圣旨下来,莫说是文臣请求惠帝收回成命,换一个人带兵,便是不少武将,也担心非常,生怕萧韫之领兵,便是葬送那十万将士的性命。
可是,面对文臣武官请求收回成命的谏言,惠帝全当做没有听见,坚持要让萧韫之领兵出征,面对对他领兵作战无经验的旨意,甚至还未萧韫之对诸卫军训练有素来维护之,且夸赞他武功不凡,伸手不俗,堪当大任。
显然是一定要推萧韫之走上高位了。
如此,朝臣也无奈,心中暗暗着急,甚至不少武将,联合起来,将这两日一直请求出战但皆被惠帝阻拦不允的谢晦给推上了南下的兵马之中,谋了一个不高不低的职位,跟在萧韫之的身边,似乎觉得,有镇远侯府的继承人在,总比让萧韫之独自南下更加有信服力。
大约是为了堵住悠悠众口,惠帝最终同意了这个请求。
在云莞的心里,萧韫之想要领兵出征,并非易事,然则圣旨竟然这般轻易下来了,她心中不可谓不震惊,却又觉得,若只是凭借萧韫之护驾之功得来的信任,也不足以让他领兵十万出征。
看她不明白,萧韫之的心中却跟明镜似的看得明白,只是没有与云莞细说,也不愿意她去深究其中的皇权之道罢了。
而圣旨下来之后,萧韫之便也非常忙碌了。
第三日便要发兵,圣旨下来的当日,便去了城外十里出的军营之中点兵出征,另有许多事情,也需要他亲自安排,回到城中之后,又要进宫,与几位武将合计安排南征的的大体策略。
因此,圣旨下来之后,云莞几乎见不到人。
萧府。
圣旨下来之后,比起萧二夫人担忧萧韫之要亲自上战场,萧老夫人却一言不发,只早晚进佛堂,为即将出征的孙子诵经祈福,祈求平安。
直到发兵当日,云莞才能借着送军的机会见到萧韫之。
而彼时的萧韫之,已是一身银灰色铠甲在身,手握银枪,一派意气风发。
这不是云莞第一次见到萧韫之身披铠甲的模样,但此时此刻,却觉得,他比那一日出发去大悲寺祭天、带领诸卫军出行时,穿上的那一身铠甲,更加英武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