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上林村这样大规模的变化,也引起了陵阳县丞周修文的注意。
高粱收割的这几日,周修文亲自过来视察。
在他没有来之前,陵阳六个乡镇,土地大多数荒废,因为前一任县丞不作为,村民也不愿意开荒,他来过之后,经过视察,发现这边的土地,并非贫瘠到不能种植作物,只是不太适合种植水稻,这对于以米为食的人们而言,是巨大的打击。
但是却适合种植一些喜旱的作物。
上林村种植了一大片的高粱,村民开荒的意愿,是几个乡镇里比例最好的,周修文将这个事情放在了心上,一直有所关注。
在丰收这几日,周修文便亲自来看了。
他早就知道上林村提出种高粱的人是云莞,一开始只当她有些小厨艺,后来才知道,萧韫之护她护得紧,想来必定不是一般人。
这两个月,他也关注着高粱的生长情况,确实长得很好。
云莞带着周修文在地里行走,道:“总的来说,村里一共有六十三户人家一起种了高粱,平均每户人家四亩土地,一共两百五十多亩,现下一大半已经收割回去,就我所知,目前最高产的,一亩产量有七百多斤,不过,大部分人应该也达不到这样的产量,五百多六百一亩的产量比较常见。”
周修文点头:“的确高产,比种植水稻的收成好了太多,看来村民们今年的粮食可有盈余了。”
云莞点头,“大人,如今才六月末,只要在七月中旬之前,下一场雨,还能再种一季的高粱,陵阳一带气候温和,水热充沛,十月之前,还能有一场丰收,这里的土地,不是不能种植东西,只要选对了作物,不是天灾之年,便不会有饿死的百姓。”
周修文听着,沉默不语。
他站在田埂上,一望过去,大片的高粱已经收割了,视线的远处,是没有收割的高粱,还有一些村民在忙活着。
县丞亲自来这个小山村,村民们感到好奇的同时,也疑惑,一些人也隔着远远的距离看周修文跟云莞说话,眼神之中畏怯分明,也不晓得云莞一个姑娘家怎么敢这样跟县丞大人说话的。
周修文看了一会儿,转头问云莞道:“我记得云姑娘自小在上林村长大,从未去过别处,如何懂得这么多种植作物的事情,甚至,还帮助村民们开了水渠。”
周修文这话才刚刚说完,萧韫之不知从哪里跳出来,一把揽住周修文的肩头。
可怜周大人身姿单薄,差点被萧大公子拉下田埂。
萧韫之知道上林村的高粱丰收了,也跟过来凑热闹:“这有何奇怪,我家小财迷把钱看得比命还重要,能赚钱的法子,都长在她那小脑袋里了。”
周修文挣了挣,没挣开萧韫之的力道。
云莞:“……”
瞪了一眼萧韫之,她弯眸笑道:“村庄儿女早当家,大人,人被逼至绝境,自然会想办法找吃的,种不成稻米,便种别的作物,五谷作物,哪一样不能吃呢?”
周修文听此,没再多说,只点了点头,与云莞再说了两句之后,便去别处的地里看村民收割高粱去了。
云莞剜了萧韫之一眼:“来做什么呢?”
“来看我家阿莞百亩良田,处处丰收,田间地头,一片秧歌。”
听着萧韫之调侃的语气,云莞不由得想起当日与萧韫之坐在田埂上的对话,瞧着地里一片丰收的景象,不禁弯了弯唇角:“还行吧,勉勉强强。”
还能更好。
萧韫之瞧着她得意的神色,心中越发愉快,“得意!”
云莞轻哼一声,一甩头:“过来帮忙!”
“让爷帮忙可得有好酒。”
“有有有,山洞里的随便拿。”
周修文走了几步,转回头,便见少年少女说说笑笑地在田埂上走着,萧韫之随手拔了一根狗尾巴草插在云莞的发间,惹得少女一阵大怒,巴掌就往少年身上招呼过去。
少年却一点也不生气,反而笑得越发欢快,他动作之间看着是在躲避,实则处处顺着少女。
欢快的笑声传远了,周修文转回头,冷峻的面容渐渐放松,唇角弯起了一抹浅淡的笑意。
------题外话------
小琛、霜儿:要找世上最好的人做姐夫。
于是,大公子开始成天在两小只面前晃悠,带吃好吃的,带玩好玩的……
小琛、霜儿:扶疏哥哥对我们这样好,让扶疏哥哥帮我们找姐夫吧!
大公子卒
好啦,恭喜阿莞带着村民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