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羊驼是被作为驮着粮食的羊使用的,是行走的食物。羊驼驮着粮食在一座座井城间穿梭,提供者商队通行的食物给养。井城周边开辟出了小块土地,但用井水不可能进行多大规模的农耕,只生产一些蔬菜,主要是驻军自种自吃,不对外销售。
商队要吃到真正的新鲜蔬菜,必须得抵达狼居胥城,这里的驻军开辟出了足够用来出售的蔬菜,毕竟这里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沿着河谷开辟出了数十万亩良田。垦荒的还不是驻军,而是狼居胥城的坐商。一些来自燕云、河东的商人。他们每年冬季会出现一个漫长的歇业期,在土地尚未上冻之前,会用耕牛开垦荒地,洒下种子。
大宗的粮食这里也有,却不是自种的,而是通过水运从辽东运来的。狼居胥城的河流虽然流不到辽东,但黑龙江可以。蒙古人游牧的斡难河就是黑水的支流,黑水从蒙古人的地盘,可以流入辽东,一直到伯力城,都是顺流而下。
到了伯力城,然后有两条线路可选,一条是经由乌苏里江逆流而上,抵达兴凯湖,从这里走三百多里陆路到图们江出海。另一条是沿着松花江逆流而上,抵达会宁府,从这里继续南下,经支流到达奥吉城,走陆路两百多里山路抵达信州,从辽河出海。
经过黑龙江水系,跟蒙古人沟通,事实上只需要走两三百里陆路,这已经具备了进行大规模运输的基础。因此女真西迁之后,这条商路就逐渐开发出来。
东藩府无法在黑龙江流域大规模移民,只是安置了大量的辽民,而且沿河分散,人口比以前的金国时期更少。漫长的黑龙江流域,只有二十来万辽民居住。分散在一座座城镇周边,这些城镇不是金国的城池,就是猛安谋克寨子。半耕半牧半经商,才能支持这些小城镇的发展。
人口少,人均资源就多,哪怕是苦寒之地,也较为容易谋生。因此这些辽民也过的比较安逸,至少比以前当奴隶的时候好了太多。他们懂得在这里耕作插花田,也适应气候。往来客商提供粮食、蔬菜、肉食和住宿,换取食盐、铁器和布匹等生活必需品。经济活力比以前女真人统治时期好的多。
粮食输入蒙古,是通过辽河、乌苏里江顺流到伯力城,在逆流而上,拉纤而行。在中游河道,可以通行大船,帆桨并用,到了上游,就必须拉纤了。东藩府投入重金,修缮航道,每年都要雇佣当地渔民,潜水凿石,让额尔古纳河等山区河流,也没有那么危险了。在建造的纤道上拉纤,虽然辛苦,可并不危险。
一路上行到蒙古人的母亲河斡难河,或者塔塔尔人控制的额尔古纳河、龙驹河上游登岸,经过两三百里的陆路,翻过狼居胥山的山道,就能进入狼居胥城了。水路保证了运输量,虽然每年只能运输一程,每到盛夏时节,往来的漕船能绵延数十里。
大量运输也压低了价格,让漠北草原上的粮食,只比燕云翻了一倍多,当然相比粮食极其便宜的辽东,还是翻了三倍,不然粮商就不会费劲运输粮食到狼居胥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