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战事

“福伯,咱们的大军打进来了,明日要不要去迎接一下,送去米粮犒劳大军。”

此人是友人儿子,跟着福伯学习经商,人称小掌柜。

福伯便道:

“少爷,咱们家干的是长久买卖,轻易不能下注,还得看锅下米,要是草率了,就成了杀头的买卖了。

这些宋军能不能长久尚未可知,咱们可不能成了出头之人,还是再观望一下局势吧。

咱们都在这边呆了这么久,说咱们是大理人,也并无差错。”

“哦……”

仅仅是一夜的功夫,宋军拿下八府之一的鄯阐府。

消息迅速的向外面扩散着,这一次宋军拿下的并不是偏野的部落,再怎么样也瞒不住消息。

早在宋军进入大理,其实就有人察觉了,不过古代通讯并不方便,在宋军绕开了前沿之后,这才得以攻入大理重城。

从今夜开始,大宋正式开始了对大理国的用兵,打的是大理皇帝段正严派公主段絮语求救的旗号。

次日,大理的百姓起床了。

尽管担惊受怕了一夜。

可是还是要该出来讨生活。

至少昨夜没有听闻宋军烧杀抢夺的消息。

等大理的子民推开房门一看,顿时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在他们的门口或是大街上躺了整整一地的士兵。

大家都是靠在一起睡,最多就是依靠了一下人家的屋檐,可以称得上是秋毫无犯。

不少大理国的百姓张大了嘴巴说不出话来。

这是古书上的仁义之军,也许只能在传说当中才能看得到。

谁能料想到这震撼的一幕出现?

大理的百姓们小心翼翼的上前询问,毕竟他们的国语就是汉语,所以大家沟通并无大碍。

“各位军爷,你们怎么睡在街上呀,快快进屋来坐,外面露水重,不如进屋喝口热水?”

大理的百姓小心翼翼的询问。

有士兵答道:

“军法甚严,没军教我们与本地百姓秋毫无犯约法三章,

宁可冻死也不拆老百姓的屋子烧火取暖,宁可饿死也不抢老百姓的粮食充饥。”

大理国的百姓被这一幕深深地震撼到了。

不少宋人开的店铺看到如此大军,也惊讶不已,后来听闻领兵的居然是江南剿匪的岳飞岳将军。

众人恍然大悟。

岳飞名声早就传播出去了。

此次平定江南,在江南士绅面前大大的刷了一波声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的光辉军队形象给了江南百姓很深刻的印象。

昨天的老掌柜推开了房门。

只是看了一眼城内的岳家军。

就不由得自言自语地感叹道:

“有如此大军,看来这大理国日后要姓宋了,高皇帝段皇帝,终究还是比不过赵皇帝呀。

来人,今日清空库存,随老夫去犒赏大军,咱们破家舍业,也得助咱们宋朝大军大获全胜,毕竟咱们也是宋人啊。”

这位福掌柜身边的小个子,小声道:

“福叔,昨日您还不是说自己还是大理人吗?”

福叔脸色一红,甩了甩袖子说道:

“胡说八道,老夫一颗红心向大宋,生为宋人,死亦宋鬼,用不用老夫破坏心腹给你看一下?”

当然,这只是个小插曲。

宋军的所作所为。

很快就收到了回报,他们开始逐渐占据了主动,手里握着大义再加上严明的军纪,大理的百姓并没有抵触这些宋军。

谁见过跑去敌国买粮食的大军?

这明明是段皇帝叫回来帮忙平叛的“友军”。

沿途的大理诸部,态度暧昧的多,誓死抵抗的少。

再加上只要不抵抗,没听说宋军杀人的,越来越多的部落选择观望,不愿意掺和到皇帝和高家的争斗中来。

岳飞率兵,一路前行,所经过城寨部落,排兵布阵,如有神助,各处敌情,全都了若指掌。

即使是古之名将,也没有这个本事,大理诸部逐渐觉察出事情不对...

大理国都,羊苴咩城。

高顺贞怒火冲天,率兵直抵大理皇宫。

沿途的内侍宦官宫女,纷纷吓得跪在道路两侧,不敢抬头。

高顺贞冲进皇宫。

正好段正严,也就是段誉,也吓得卧病在床。

见他进来惊得浑身哆嗦,挣扎着要爬起身来。

高顺贞是乌蛮领袖,大理国实际的掌权者,所谓的“乌蛮”,不是指固定的番族,而是西南诸族的泛称。

这位段誉可不会什么六脉神剑,也没有什么王语嫣帮忙。

天龙寺倒是有,可惜没有什么扫地神僧,除了段家一些王族参与其中,根本就掀不起什么风浪。

他们的僧兵实在是太少了。

高顺贞虽然没有他爷爷那么牛逼,还能自立皇帝,最后又把段家扶上去了。

可是,高家的招牌毕竟在那里。

这一点勿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