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不知道江对面敌人的虚实,如何敢轻易渡江,只是沿江而走,希望能找到一个敌人戒备比较松懈的地方,料想现在徐州军也不敢处处分兵,只要江东军一登上岸,到时候淮南之地任其驰骋,数量上并不占优的徐州军就更无办法了。
但是时间一长,陆逊的心中难免多了一些怀疑,难道徐州军一点都不需要考虑刘备那里的事情,真的就可以把全部的力量都用来防范自己偷袭他的后方,要是江夏都丢
了,他的“后方”又有什么意义呢?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眼前的敌情,不过是徐州军的虚兵之计。敌人根本不可能完全的防守住漫长的江岸,大多数地方应该都只有用来吓唬人的烽火台而已,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最后陆逊决定在荆州与淮南的中段渡江,这里应该是防守最薄弱的地方了吧?
因为有了这个目标,所以很快江东军就凭空消失在江岸边的苇丛里,为了保证自己的目标能够不被对面的徐州军所发现,陆逊的人马在荒草中钻了几天,数次改变行进的方向,在他的心目中,这次是超越周瑜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机会。
江边比人还高的苇丛中,突然被扒开了一道缝隙,一个江东士兵钻了出来向对岸望去,其实他也看不到任何东西,眼前不过是滔滔的江水而已,没有人能在这种情况下看清对岸的情况。
陆逊对此根本不抱有多大希望,自己已经在芦苇中钻了多日,想来对岸的敌人已经没有发现自己的可能性,只要渡过长江,对岸广阔的大地就任自己穿行了。
感觉没有什么危险,陆逊还是下达了渡江的命令。和他想象的一样,这一次的行动终于没有任何的干扰,江东军终于无声无息的越过长江天险,当双脚踏上岸边土地之
时,陆逊心中禁不住一种欢呼的冲动。可是马上这种冲动就被陆逊压了下去,自己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怎么还可以做这种危险的行动?瞬间的激动过后,陆逊马上对手下的人马下达了作战命令,自己只有建立一番功业才能消去周瑜存在在自己与主公心中的阴影。
似乎程玉的安排仅仅到长江边中止,随着江东军深入到淮南腹地以后,再也没有遇到过一丝一毫的危险,当然如果程玉想在淮南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布置下眼线,不知道他那点人马够不够用。
可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陆逊依然不敢放下紧悬的心,徐州制下的民心是自己可以想象到的,恐怕只要被一个无关紧要的百姓发现,自己的行踪也会马上传到程玉的耳朵中。自己的目标是淮南,距江必控淮,这是自己研究过后的结论,以周瑜随时都在考虑投降的情况自然不需要淮南的土地,可是无论主公与自己,都不是会轻易认输的人。
虽然一直都这样小心翼翼的行军,可是陆逊的推进速度依然很快,他知道动作越快所遇到的危险就会越少,如果拖上一段时间,恐怕江夏那里就会分出胜负,到时候无论谁胜谁复对自己都不会是一件好事情,眼下还是自己最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