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见解并没有对错高下之分,他们都对各自认为的首要敌人有着很深的了解,因此有什么意见偏差是件正常的事情。大家根据自己对两人的熟悉程度,也各有支持的对象,又一次出现了两种想法都很正确,让人难以决断的状况。
审配突发奇想,问徐庶和庞统两人:“徐军师,庞主簿,既然二位与诸葛亮交厚,能否以书信说以厉害,劝说他弃刘备而归降主公呢?”
徐庶苦笑着摇摇头,然后说:“以我和孔明的交往来看,孔明心怀奇志又秉性固执。主公很早就想见见他,我也曾经给他捎过数封书信,希望他能来徐州,但却都如泥牛入海,料想他也不会一封都没有看到,恐怕他是别有志向而不愿来徐州任职。听说他的兄长诸葛瑾深受孙将军重用,他却不肯前往投奔哥哥,却加入了与孙家对立的刘表方,看来这只能是他自己的选择,我们有怎么能说的动。——不过审先生此言倒可以一试,等我回去就给他写信,希望这次他可以不再固执,听一回劝告。”
庞统边听边点头,看来他对诸葛亮的看法与徐庶基本上一致。
突然程玉想起在一边冷眼旁观的郭嘉,想他这么半天不会没有什么想法,大概是因为又涉及到曹所以缄口不言,不过问问如何对付刘备,这不算违背誓言吧?
于是程玉对郭嘉问道:“奉孝不知对刘备之事如何看待,又是否有什么办法可以解除刘备之患呢?”
其实郭嘉的心中早就想通了如何对付刘备,他不象徐庶庞统当局者迷,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他自然可以很轻易的看出刘备的弱点,但如果如此做了,岂不是帮助程玉决定去与曹主公作对?最后斗争了半天,郭嘉还是决定遵守诺言,毕竟自己没有说过不帮程玉对付其他人,于是将这条计说了出来。
他的心里却没有感觉到,其实他心中替程玉思考已经开始比为曹思考的要多很多了。
其实有时候难题就是一层窗户纸,一旦捅破,所有人都会觉得太简单。郭嘉的计策就是如此,他对程玉说:“大司马,其实我们也不必在刘备的事情上费太多手脚,荆州的旧将多对刘备心存怀疑,连刘表也受到这种想法的左
右,不然就不会两路兵都失败以后才派刘备打前阵,我们只需要派细作在荆州全境散布刘备欲夺取淮南自立门户的消息即可。荆州的众将定会在刘表面前攻击刘备,别说刘表不信任他,就算刘表相信刘备也架不住这么多的人说坏话。”
“我猜刘表到时会命刘备回到守地,而由自己的心腹接管刘备的战果。如果刘备听命的话,不管他手下人有多厉害,都已经不在我们考虑的范围之内了。如果他拒命,恐怕他们自己就先内斗起来。到时候刘备绝了外援,而淮南之地又久受大司马恩泽,他就变成一株无本之木,任君砍伐了。”
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以后,郭嘉心头的压力竟然奇迹般的消失。然后他又对程玉继续说:“如果大司马信的过我的话,我愿请命为大司马消除这一后患。”
其实他心中的真实想法是远离曹与程玉的战场,让自己眼不见心不烦。
程玉自然也知道他的意思,不过难得郭嘉都已经主动要求领兵出征了,这不是更进一步了吗?于是点头赞许说:“奉孝之言有理,如果奉孝愿意为我解难,乃是我的幸
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