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随口说说,想和他们开个玩笑之类的话,但要自己去分析敌人的强弱势,却也非自己所能。还好自己对进攻敌人的时机还没有想好,正好借着台阶下,对两个人说:“我看我们不如先休整几天,静观其变。”
在座的谋士也大多觉得熟悉一下情况在和敌军正式开战比较好一点,因此程玉摆脱困境的几句话也与他们的意见暗合,没有什么反对就决定下来。
次日,恰好该轮到袁谭军进攻,程玉等人为了熟悉情况特意全部登上了城楼,等一看到对面的敌人,程玉也略微的皱了一下眉头,对面阵上的主将赫然是大将颜良,虽然程玉不认为一员大将可以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但有这样的人坐镇,气势上总是要高一点,不知道现在敌人还有些什么人在,于是程玉转头问张郃:“俊乂久镇济北,是否知道现在袁家还有些什么人在?”
张郃听到这个问题连思考也没有思考,就回答道:“禀主公现在河北还称的上上将的只有对面颜良一人而已,他虽然武艺高超尚在我俩之上,但独木难支,其于将官不过碌碌之辈而已。他自从袁尚为主公所擒以后,渐渐倾向于袁谭现在正在袁谭军中,也多亏他多年的威名,吸引一
部分旧部支持袁谭,加上袁谭手下原来的兵马大多久居北地,战斗力比较强,才和袁尚有了相当的实力。”
张郃稍微缓了一口气,然后又介绍袁尚的情况:“而袁尚一直以来和他二哥袁熙的关系比较好,在他的兵马损失比较大的情况下,正是袁熙的支持才让他在争夺冀州的过程中占据了一点上风。至于高干,一直为袁绍镇守并州,很少参合进这场兄弟之争来,现在还看不出立场。”
“谋士方面吗,袁谭手下带着郭图辛评,而自从审配投靠主公以后,袁尚只有一个逢纪可用。沮授一直在北方防备乌丸,田丰因为和谁也不接近,许攸因为两个人都逢迎,也都被留在了冀州没有带来。”
听了张郃的介绍,程玉对现在袁家势力的情况多少有了一点了解。听说田丰不受重视,多少让他有点惋惜,田丰这个人有点太刚烈了,竟然因为这个问题在袁家两代三主都没有得到施展才干的机会。
不过这样也好,袁绍手下最厉害的不过是田丰沮授两人而已,既然他们都没有来,剩下的人自己的军师团大概就可以对付了。不过说起来,虽然现在没有,但自己以后也要小心这些谋臣武将不要出现什么派系之争才比较好,
好象三国中的每个国家都因为内耗而大损国力。
想到这里,程玉有意无意的喃喃自语:“想不到内耗误国如斯,如果以后有人在这里挑起内斗,一定要先除掉他。”
听到程玉这话,程玉身后每个人的心中都是一凛,他们自然知道主公这句话主要是用来提醒他们,很少见主公有什么太认真的时候,以后做事情一定要多加小心,如果一件事被主公认为是有结党的嫌疑,恐怕主公真会毫不犹豫的除掉自己吧?
第一百一十二章尤其是审配,他本来也是冀州党争的元凶,如今脱身事外在来看,也不由的汗颜,心中充满了警醒。
另有一个一直躲在角落里的郭嘉听了这话也对程玉有一点佩服,他竟然能轻易的看透袁家的弊端,想来也不会太简单,却不知是否真能躲的过内乱的产生呢?
最近郭嘉一直在暗中观察着程玉,程玉拥立赵王“还政朝廷”等行为早就落在了他的眼中,让他觉得程玉在某些地方和曹丞相很象。他也看到了徐州的国富民足,让他也在反思曹丞相和自己在某些方面与程玉比起来的不足,
如果这样两个人能够真正的同心协力,试问天下又有谁能抗衡,可惜…
虽然有这样一个插曲,众将的求战情绪还是非常高的,不过程玉还不想在袁氏兄弟这两个废物身上造成什么损失,因而还是先继续压抑一下众将的热情,众人虽然都想立着头一功,但既然主公不允许,大家也都没有什么办法。
又隔了两日,下一个来挑战的是袁尚手下的吕旷。说起来这点上他连袁谭都比不上,连一个象样点的大将都已经没有,如果不是他手下的人多一点的话,恐怕早就被他大哥给吃掉了。
众将又纷纷向程玉请战,程玉还是微微一笑,还是不准。
等回到了帅厅,程玉对众人说:“破二袁这样的愚莽之辈,还要众位亲自上阵搏杀,岂不是大不值得,我想让各位军师帮我找到一条不用我们自己的实力就可以击败敌军的路,就拜托各位了。”
这是程玉第一次出命题作文,手下的各位谋士哪能不绞尽脑汁,不过现在的情况还不是很明朗,要说击败敌人
,每个人都可以献上千百条计谋,但要尽量减少甚至没有损失的话,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过了一阵,程玉见大家都还在沉思,哈哈一笑:“诸位不必过于着急,反正我们有的是时间来对付他们,大家可以先回去好好的休息一下,好好的想想。”
回到自己住的地方,连郭嘉都对这个课题饶有兴趣,他自然能明白程玉的意思是想借袁氏兄弟的矛盾而一举解决这两个敌人,不过要是说利用矛盾容易,想要无中生有的制造矛盾还是比较有挑战性的。
过后的几天,这些军师都在考虑这个问题,不过还是没有什么头绪,其实程玉本身倒不是很着急,只要耐心等待,二袁之间的矛盾迟早要发生,何必又争在这一时半刻,这个习题不过是让大家暂时安下心来而已。
果然不出所料,在众军师想出什么计策以前,袁谭袁尚已经自己搞的剑拔弩张。起因是这样的,由幽州运往前线的粮草因为春雨连绵误了行程,袁谭的军中缺粮,无奈之下只得向弟弟袁尚借粮,——本来是一家人彼此之间都需要用“借”来联络,可见关系已经到了何等地步,但这样袁尚都不答应,借口自己的军粮也紧张,竟然一斛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