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忘忧琢磨一下,却摇头否定了这个战术。
并非不合适,而是他不打算那么早暴露这个战法。
薛延陀人的下马骑兵阵,说穿了不值一提,相当的白痴。但李忘忧的野心却很大,他真有一鼓作气,打到郁督军山,活捉夷男可汗的想法。
如此一来,若是用这套战术击败了颉利苾,便不太妥当了。
毕竟薛延陀人也不是白痴,在他用这种方法击败了颉利苾后,再要对付薛延陀的剩余十五万大军,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只要薛延陀人留下足够数量的骑兵队伍,守护后军的马匹,那他就根本不可能靠手头的一万人马,击败薛延陀的十几万大军。
所以李忘忧就需要另想它法,既要击败对面颉利苾的五万大军,又不能暴露出薛延陀下马骑兵阵的弱点所在。
要以一万兵马,正面对抗颉利苾的五万大军,确实不易,弄不好就会弄巧成拙。
但自从李忘忧发现,李二居然给军中大规模配置了复合钢弩后,他便有了足够的信心。
仅凭这两千张复合钢弩,便能射得敌人毫无还手之力,再加上大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陌刀手压阵,即便颉利苾手中兵力是他五倍,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普通弩弓,抛射距离不过二百来步,直射距离七八十步。而唐军如今装备的“擎天弩”,皆相当于四石强弩,抛射距离差不多四百步,直射距离也有两百多步。
李忘忧当初能够凭借这把弩弓,射杀三百米外皮糙肉厚的野猪,那么对付薛延陀的士卒,其效果也是一样的。
换而言之,只依靠复合钢弩的超远射程,对于薛延陀人而言,便不亚于“降维打击”。
李忘忧虽然不是什么军人,但作为一名军迷,却也清楚,掌握了射程优势,可以在敌方攻击范围外不断打击杀伤敌人意味着什么。
火枪淘汰弓箭,便是最好的例子。
在这个时代,复合钢弩的威力,几乎与火枪并无而至,甚至可以说比早期的火枪还强。
至少,满清那些鸟枪,就无法做到在三百米的距离上,准确狙杀敌人。
而想必早期的火枪,复合钢弩因为李忘忧设计了上弦器,不仅上弦速度更快,而且激发更快。并且因为使用了钢索作为弩弦,甚至都不受天气的影响。
复合钢弩比之早期的火枪,只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贵!
无论是制作钢弩的成本还是弩箭的消耗,比起火药与铅丸而言,都太昂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