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外,今岁准备参加科考的进士科的考生,已经聚集在考场前,等待考场开启。
科举诸多项目,明法、明算、明字等科,并不被人重视,即便考过了,也不过被朝堂委任一个小小官吏罢了。
秀才科,却因为太难,而被废除。最早的秀才一词,值得可是才能秀异之士,并非明清时期,通过童子试的生员可以比拟的。
此时的大唐科考,尤为重视进士与明经两科的考试。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帖经、墨义。
而李忘忧却是知道,大唐许多宰相,都是进士出身,故而进士科的考试,也最被世人看重。
进士科的考试,自然不是明清的八股文章,而是最重诗赋。
故而当初虞世南在看过李忘忧抄袭的两首李太白的诗词后,便断定他能考中春闱。
明经科,考的帖经与墨义,通俗点说,就是填空默写,相对比较容易。
毕竟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而做诗则需要具有一定的天赋才行。
所以进士及第很难,大唐也有这么一句话,叫做“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便是三十岁考中明经科,已经算老的了,而五十岁考取了进士,却算是很年轻的,由此可见进士难得。
进士科的录取比例也是最低的,平均每榜也就二十来人,考中进士的比例只有六十分之一而已。
此时考场外,却已经聚集了一千多名考生,甚是壮观。
李二着一身便服,与李忘忧站着人群外,身旁还跟着同样一身便服的房玄龄与杜如晦几人。
李二看着这千多名考生,心中很是满意。
“子忧,你看看这些考生,这才是我大唐的根基!今岁却不知其中有多少人能够鲤鱼跃龙门,进士及第,为朝堂效力。”
李忘忧很知趣的送上马屁:“恭喜叔叔,这天下英雄,尽入叔叔彀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