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的事情,张轩大部分都答应下来了。只是关于讲武堂的事情,都按了下
去。
这一件事情,黄宗羲也知道。故而对这一件事情,也没有多说。
张轩说道:“黄先生,方先生,你们说起皇子读书之事,想想安儿也该开蒙了,去太学读书之事,倒也不急,不过黄先生的主意却是不错的。我想屈就两
位先生,这太学慢慢的来,但是供安儿读书的小学却是要建了。”
黄宗羲与方以智听了之后,即便他们养气功底很深,但是听到这一件事情,也有一丝按捺不住的喜悦之色。
虽然太子登基还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但是这分人脉,却是极其深厚,如果将来他们能等到太子登基,位居宰府,不在话下。
即便是等不到,等太子登基之后,这分人脉也足够让黄,方两家吃上几十年了。
黄宗羲说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竭尽全力教导殿下,只是国家动荡,还请陛下早定国本。”
张轩一听顿时不爽,一来是他正副盛年,不想此刻出来一个太子分权,而且在他想来也分不出什么权。
二来,张轩听他们的语气,想来万历年间的旧事,即争立太子之事。
张轩语气变冷,说道:“此事言之尚早,而且本朝皇帝姓张,不姓朱。”
黄宗羲与方以智不敢与张轩硬顶,而且他们也没有想过今日就办成什么事情。
只是这是一个文官集团投资,那就是正统嫡子,张安儿又是嫡子,又是长子,是天然的太子人选,纵然而今不是大明朝廷,但是正统是不变的。
拥立太子,是文官集团永恒不变的政策。
纵然一代皇帝再怎么厉害,只能影响几十年。与儒家的千年道统相比还是差了一些。
只要一个看重儒家的皇帝上台,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说了。
今日说的话,是为了将来的太子听的。太子而今还小,但是将来也是有长大一天。
总要让太子记着这分情分。就如同永乐年间,文官前仆后继,就是为了保护太子。
这一点,张轩未必不懂的,只是这是阳谋。张轩也是没有办法的。他总不能削减自己儿子的羽翼。
只能过去了,张轩开始为了安儿找师傅了,总不能让儿子全在文官手中,万一将来子不类父,张轩将来想哭都没有地方哭了。
一时间张轩忽然忐忑起来。
这多年历练下来,张轩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但是天下很多大事,他也有心掌握在手中。但是面对安儿这个孩子,想安儿将来长成什么样子,一时间却安不下心来。
这是他最没有把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