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一百二十九章局势
洪承畴也明白,郑王说这样的话,并不是为了取笑他,这个时候,他们没有那个心思。
郑王之所以这么说,是说松山之战,与而今一战的局势相似。
首先清军占据野战优势,却是防守一方,而夏军虽然没有野战优势,却是进攻一方,当然了,也不会什么都一样。一道运河就改变了很多战略形式,想截断夏军后路决计不是那么简单的。
“松山之战”多尔衮说道“王兄是同意这个办法了。”
松山之战,是而今满清大将共同的会议。明军倾国之兵,几乎将北方能战之兵都收刮干净了。最后一副家当。但是清廷也不容易,可以说满清凡是有名有姓大将都有参加送松山之战的经历。
对清廷来说,也能算得上倾国之兵。
“我听摄政王的。”郑王说道。
“好。”多尔衮说道“既然如此,大军继续南下,让多铎先回来。在山东之地,与夏军好好做上一场。”
多尔衮议定之后,就按照这个思路来排兵布阵。
武兴三年秋。
初秋方起之时。
多铎再次渡过黄河。多尔衮沿着运河布防。夏军两路在徐州聚集。一时间徐州城内外一片火红的旗帜,有焚天之意。罗玉龙在徐州校阅三年,随即北上,进入山东境内。
各路人马,分为数路,一并北上。夏清之间第一次战略决战之态,完全铺开了。
虽然各路人马纷纷扬扬,厮杀的好不热闹,但是真正决定这一战命运的,不是别的,就是这千里扬波的大运河。
故而在运河争夺之上,双方厮杀最为血腥。
对于运河,很多人都觉得,直接是一条河连接长江,其实远远不是那回事。从北京到长江,即便不管长江以南的运河河道,也有相当多的船闸,具体有八十多座。
而长江与运河相连的地方,就有一座。
运河之上,船闸最多的地方,就是山东境内,这一段运河被人称为闸河。
一道道船闸,调节水流,这才能保证大运河的畅通。
而此刻,用兵之时,大运河一道道的船闸,就成为一道道关卡,而山东也正是进入北方了,不仅仅是河流不如南方多,地势也高了不少,故而运河在这里狭窄了许多。
很多时候行船速度根本快不起来了。
这不,明清主力之间第一场大战就爆发了,不是别的地方。就是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