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罗玉龙说道“枢密院同仁一致认为,成都平原之上,明军不足以与清军抗衡,但是在川南等地,清军利于骑战
,却未必利于山林之中做战。明军只要精诚合作,清军不会轻易拿下。”
“毕竟一鼓做气,二而衰,三而竭。”
“豪格入川以来,一战西充,杀黄虎,二战成都,逐杨展,但是之后,虽有胜仗,但是却没有决定性大胜了,杨展坚韧之极。借助水路山地,让豪格虑胜却没有进展。双方已经陷入僵持之中了。”
“豪格率领的是八旗主力,与西北精兵。西北精兵也就算了,八旗主力一直在外作战,北京恐怕坐不住了,而且清军恐怕支撑不了多长时间。毕竟在粮草之上,清廷比不上本朝。”
“如果在今天立秋之后,不能有决定性的大胜。那么,清军撤兵也就成为必然了。”
罗玉龙说道“如果有决定性大胜?”
杨承祖说道“那么正是大举入川的时候,不管那方得胜,都已经精疲力尽了。正是用武之时,或许还可以断清军一臂。”
罗玉龙听了,也觉得杨承祖的计划,虽然没有太出彩的地方,却胜在稳重。说道“好。就按这个计划来吧。”
罗玉龙又将话题转到了钱粮之上。罗玉龙对大夏政事上其实并不是怎么插手。他一直在做的就是支持前线做战。或者准备下一次作战,内政上面只有能够维持下去,罗玉龙几乎不会多问的。
杨承祖也不会插手,他虽然带着一个耳朵,更多是钱谦益在说话。
在这个时候,成都城之中。
豪格看着大厅之中,一面地图,是整个四川的地图,死死盯着地图上,地图之上,四川南边每一个地图后面都圈着一个人名,这个人名就是当地驻扎的明军将领。
而豪格的目光却在成都府南,嘉定州,叙州府一带,这里有一个圈,里面写着“杨展。”两字。
一想起杨展,豪格就恨得牙痒痒。
在当初青神江一战,杨展大败张献忠,豪格随即突击,大败张献忠,双方可以说打了一个精妙的配合。只是这一战之中,杨展以弱胜强,收获非常大,收编了数万降军,几乎一跃而上,成为川中诸将之首了。富甲于川中,可以说兵精粮足。
豪格大军两路南下,杨展在成都城外与豪格稍稍接触一下,就知道不是对手,故而撤离了成都。
不过,杨展撤离的成都,并不是一直撤退。
他撤离成都,是因为他在成都立足不稳。而并非怕了清军,事实证明,川人从来不是孬种。面对清军攻势,杨展坚守各地,让清军不可寸进,甚至在水路之上,还让清军稍稍吃了不少亏。
随着时间的拉长,局势居然向双方持平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