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玉龙对这个说法不满,但是没有说出来,道“何出此言”
高杰说道“老奴,黄台吉两代磨砺出的百战精兵,可谓天下至锐。当初潼关之战,就数百士卒从山上冲击闯王大阵,并将之动摇。臣与之对阵,更是见百余人,乃是数十人,敢陷阵者,可谓一往无前。”
“臣收集全军上下,如此辈者,不过万余精卒。而清军八旗大抵皆是如此。”
“徐州之战,如果没有卫国公的相助,臣不敢保证能全身而退,而且八旗士卒即便败退的时候,也不见一点溃散之处,臣尾随观察,毫无机会。”
罗玉龙说道“高叔,你也太长他人气焰,灭自己威风了。先帝带三尺之剑,为民请命,以至于今日,曹营士卒,天下精锐,人所共睹。朕虽不肖,也不敢失先人之望。东虏固然厉害。一挫于襄阳,二挫于徐州。可见大夏精兵,不弱东虏。”
高杰听到了罗玉龙心中的不满。他也没有什么反驳。他对夏军的实力的确没有多大底气,他见过的夏军各部,都谈不上夏军真正的精锐,比如他接触最的的夏军,就是袁时中。
但袁时中本身就是曹营旁系而已。
高杰说道“陛下英明,却是臣老了。臣戎马半生。早年受伤严重,每逢秋冬之际,伤口就痛楚难当。已经不堪重任了,淮东一镇,乃京师屏障。却不能寄予臣这样老朽之手,请陛下恩准,臣回京修养。另遣良将,接管淮东镇。”
一个“好”字,在罗玉龙的嘴里打了一转,硬生生的咽了下去。他心中非常想将高杰一部融入大夏之中,如此一来凡是大夏之土政令也就通行了。
也完成了他登基时候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削藩。
但是凡是欲速则不达。
高杰说的轻松,但是而今罗玉龙一时间却找不到一个能接任高杰位置的人。更不要是掌控高杰所部的所有兵力了。这事情急不得。
罗玉龙瞬间想明白这个道理,说道“高叔,你这是说的哪里话。你才四十多岁,正是当打之年,何必说如此丧气话啊不过高叔的病,的确是拖不得了。正好今年就在南京过吧。朕会安排最好的郎中为高叔诊治。待明年春暖花开之后,再回淮安不迟。”
高杰说道“谢陛下眷顾老臣,只是老臣在这里日久,恐怕淮安无人主持。”
罗玉龙说道“这样吧。张应元刚刚从江西调回来,就让他为高叔副将。代替高叔去坐镇淮安一段时间。”
高杰说道“陛下说了定然是没错的,只是臣恐怕张将军不熟悉淮安情况,徐州之战中李成栋立有大功,可否为张将军之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