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轩说道“做熟悉的事情,就能让心静下来。”
对张轩来说,多少次在承受数万人生死的压力之下做抉择,已经是他很熟悉的事情了。他之所以能如此平静,其实他已经盘算过自己死在这里的后果,首先,湖南战局已经确定了,他即便是死了,明军也没有什么可翻盘的。
而忠贞营敢做下这样的事情,曹宗瑜是决计不会放过他们的,张轩也不用操心,至于大夏与大清之争,作为一个死人,虽然担心,但什么也做不了了。而且他自认问心无愧,做到他所有能做到的了。
唯一担心的反而是罗玉娇肚子里的孩子,是男是女不过,想来他即便是死了,这郑国公的爵位,也足以荫蔽于他了吧。
至于死本身,张轩反而不怕了。
因为见太多,麻木了。
从崇祯十四年开始,张轩几乎每天都与生死打交道,不是杀别人,就是别人要杀他,这样的事情,早已习惯了。甚至每天夜深人静的时候,未尝没有想过兵败身死的结局。
一日两日的想,那是焦虑症,但是数年琢磨下来,反而想开了。
倒不是不在乎,而是能坦然面对,回顾这数年来,作为一朝重臣,也算是有些建树,纵然清廷得天下之后,恐怕也不可能将关于他的记载从历史之中抹去,做人做到这种地步,虽然谈不上不朽。但也不枉了。
他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吗
郑廉似乎信了张轩的话,深吸了好几口气,平静了许多,说道“大将军,有一件事情我这几日一直想问。”
“说。”张轩说道。
郑廉说道“度尽波劫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此联可有全诗大将军这一句,极妙,在下官看来,乃是大将军最绝妙的一联,如果有全诗足以传世。下官正想一睹大将军全诗风采。”
“这一句诗是我写的”张轩心中暗道“我怎么不知道啊”他细细回想一下,似乎是某次说出来的。只是他记不清楚这一首诗是谁写的,大抵在明以后。
冒充这一句诗,张轩倒是没有大多的心理压力,只是他细细想来,怎么想也想不到全诗了。真不知道那些文抄公是怎么做到大段大段的“写作。”
他沉吟一会儿,说道“偶得一联,仅仅是残句而已。”
郑廉心中有些失望,说道“可惜了。”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