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钱粮

明末求生记 名剑山庄 1364 字 8个月前

完全的文官政府,或许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总要比夏朝这种类似军阀联合体的体制要好多了。

似乎是张轩在湖南的动作牵制了他一部分精力,他没有心思做大动作。但是一件事情却一直没有停下来。那就是完善文官体制。夏朝的文官,有三种来源,第一种,也是最大的一种,就是降官。不过降官与降官也有不同。任命方式之上,也各有差异。

一般来说,攻下某地的将军,就地任命一个人当地方官,朝廷都给予追认。

这样一来,这些官员难免于各地大将的联系比较亲密了。还有一些降官,是罗玉龙亲自聘请的,然后通过关系网邀请过来的,就是以阮大铖,钱谦益等人为首的中枢派。

或许将来他们必然杀的眼红。但是现在他们还是归为一派。

第二种,就是曹营老人,罗戴恩,张质等人就是这一批人的代表,虽然很得重用,但是数量不多。

第三种,就是新科进士,虽然现在还没有太大的声势,但是将来必定会成为夏朝官员之中的主流。

但是这一段时间,罗玉龙的授意之下,罗戴恩这个吏部尚书,对文官体系进行整合,从江南开始,将各地降官重新任命,一般来说,各级将领打下城池之后,都是任命当地有名望有实力的人来维持秩序。

罗玉龙这样做,强化中枢的权威,也打击地方势力,削弱武将与文官之间的联合。甚至也悄然取消了,武将任命文官的权力,当然战时这个权力还是有的。

这是一个细致的活,还好钱谦益等人也算得上老奸巨猾,下面的降官心底也虚,不敢造次。这种整体上的调整,恐怕要持续一年多时间,才能将大夏所有疆域的地方官调整一遍。

当然也秉承着先内地,后边疆的原则。

如果有人修地方志的话,就会发现,武兴元年下半年到武兴二年,这一段时间,是所有新官上任的高峰期。

他虽然没有将心思放在财政之上,但并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家底。

阮大铖所说的,一点错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