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决战二

明末求生记 名剑山庄 1425 字 8个月前

垮了。几乎要将夏军给凿穿。

纵然张轩将自己的亲兵派出去当督战队,也不过是仅仅是稳定住阵势而已。

战场之上很多时候,阵势在出阵之后,几乎无法调整。

整个战场从来是动态的,任何调动都是需要时间的。从张轩分析情况,下决定,将命令传达下去。然后下面的人执行,都需要时间。在数里数十里的战场之上,张轩的命令的延迟更是非常严重。

即便有旗语,锣鼓等命令。但是张轩下达的命令,到实际上发挥作用,也需要一段时间,而这一段时间,不仅仅是夏军有动作,清军也有动作。

这时候,八旗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

有足够优秀的中下层军官,阿济格的命令只是一个大框架,下面的人自动将这命令分化,根本不用彼此知会,就彼此了解,这种默契,即便张轩所部也不行。

就好像这一次夏军崩盘的一角。

这一部左良玉降军,并非阿济格要求进攻的重点。但是一旦突破,八旗铁骑,自然而然的向这里聚集,变幻成了主攻方向,根本不用阿济格下令。

在绝对兵力之上,张轩所部明明的多过阿济格所部,但是打起来,却让张轩有一种一处赶不上,处处赶不上的感觉。不是自己在以多打少,而是对方在以少打多。

张轩猛地明白了历史书上一段话。

说是抗日战争初期,日军长于大会战,战事规模约大,日军发挥出来的战力也就越大。

此刻张轩同样的感觉。

以一城一地争夺,数百,数千清军与夏军对阵,决计不会落入如此被动的处境。但是十几万人会战,却有这样的效果。其中固然有清军骑兵较多,几乎是人人配马,在战场之上,有选择战场的权力,也有张轩指挥这么大规模的会战,经验不足,带有几分力不从心的感觉。

但是清军战斗力的确是一等一的强悍。

一时间张轩脑门见汗,无数念头从张轩脑中闪过,如今局面不过是攻,守,两字,以攻对攻,或者持续坚守下去,其他都是执行层面的事情。

只是这个决定压力非常之大,他几次张嘴,都重新闭上了。

他从来没有感觉过如此大的压力。

罗汝才卧病在床,每日清醒的日子不长,就持续昏睡下去,李正方说只能这样养着,用名贵药材进补,本质上不过是吊命而已,只是罗汝才发病的时间好,正好是春天。

春天生气旺盛,还能维持。

大抵到了今年秋冬时节,大概就维持不下去

了。

整个襄阳之战斗都担负在他的肩膀之上,没有人会来给他擦屁股,也没有为他挽回败局了,他如果今日大败,宜城,武汉,乃是九江,大抵都不能保全。罗汝才未必可能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