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求生记第一章樊城第一章樊城
新野本就小县。并非太过繁华之辈所。但是毕竟是闯营经营三年的腹心之地。
三年下来,在闯营的维持之下,天气也称得上风调雨顺。虽然不能连年大丰收。但是三年积蓄之下。
新野有几分太平之像。
不仅仅是新野,南阳盆地之中的越临近襄阳的府县,这种状态,就越清楚。
只是从北方而来的一把战火,将所有安定来的百姓,再次承受到战火之苦。
作为前锋的是牛成虎。
牛成虎作为炮灰也是有原因的。牛成虎是西北将门之中对闯营最忠心。也是最后投降清军的。
然而这样他也被清军当做最不可靠的军队,自然要赶上来,打头阵。
袁宗第所部,是从河北一路败退下来的,怀庆之战,也有参与。
本来四五人马的偏师,到现在不足万人。依靠新野小城,抵挡牛成虎所部。
双方厮杀相当。
再加上闯营在新野得民心,一时间攻之不下。
随后屡次增兵,由西北边军一部分,然后是尚可喜所部。一部部的压了上来。
清军用兵的次序都是这样的,第一波都是新附军,然后后面才是汉军,再然后是八旗主力。
袁宗第顿时承受不住了。
杨承祖派出了闯营余部,如李过等部,出兵接应袁宗第。
新野距离樊城不足百里。
为了这百里距离,闯营余部与清军新附军打上一仗,双方不分胜负。
闯营余部缓缓撤退,回到了樊城之中。
就这样清军八旗主力,兵不血刃的挺进到了汉江之北,直对樊城。
襄阳易守难攻,从来不是简简单单的襄阳坚城的问题,而是襄阳附近地势也是原因之一。
襄阳处于南阳盆地南端,缺口之处。襄阳城往西边。有连绵的山脉,再加上汉水天险,大军难以通行。
襄阳城东侧,更是桐柏山,大洪山。与大别山相连,也只有义阳三关可以通行。
而襄阳与桐柏山之间,并非紧密相连的,还是有一段缺口,大概有百里左右。
而封锁这个缺口的城市,就是枣阳。
也正是因为这样,罗汝才派一支偏师进驻枣阳,封锁侧翼,顺便响应襄阳局面。
西侧的武当山,襄阳城,汉水,大洪山,枣阳,桐柏山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封锁在南阳盆地南端。
桐柏山之东又是连绵千里的大别山,而大别山之东,又是淮河。
守江先守淮。从襄阳往东到大海。地势上形成一道完整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