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情,让马士英不得不加紧办理。
“左大人,这一次就拜托你了。”马士英说道“贼人西进,武昌岌岌可危,就等左大人请来辽东兵,以解武昌之困。”
这位左大人不是别人,是左懋第。
左懋第如今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他是崇祯得用的大臣,崇祯五年,在韩城击败流寇,被崇祯提拔,步步高升。一度担任户部给事中,受命巡查长江防务,滞留江南。
弘光帝立后,为马士英所重。
“马阁老。”左懋第说道“而今之计,不在东虏,而在我等,借兵助剿,乃饮鸩止渴。东虏入关,将来请神容易送神难?”
“天下如此,我能保全偏安局面,已经是费尽心力。”马士英说道“只不过非常手段,引东虏击两淮,到时候我大军先居江南,保全长江天险。”
左懋第说道“下官明白了。”
马士英说道“联虏击贼之计,乃而今国策,你出使清廷,乃是其中关键,万万不可有负大任。故此,岁币之事,只需许诺便是了,清廷已经占据的地方,就不必多计较了。”
“那河南山东各地百姓纷纷自立,该如何处置?”左懋第问道。
“此事容后再议。”马士英说道。
河南山东,对武昌来说,有几分鞭长莫及。
现在的弘光朝廷,与河南,山东并不接壤,两地几乎成为飞地了,再加上河南本就乱如牛毛,土寨并起,一时间马士英不过是认其虚名而已,桑开以开封同知的名义游荡在归德开封附近,聚众数万,马士英也还能给他一顶,河南巡抚的官帽子而已,至于山东情况,也如此办理。
左懋第决定立即北上,不过这一次,还是走水路,虽然长江水路越发危险,但是曹营还不能完全封锁,总是有缝隙的。
这边马士英刚刚嘱咐了左懋第。后面就有人来传唤,却是弘光召见马士英。
弘光对马士英非常倚重,他很有自知之明。故而凡是马士英所请,一概准奏,一般情况不会问外面的事情,躲在后宫之后,醇酒美人,似乎忘记了今夕是何夕了。
其实这也是一种聪明的做法。
弘光的这种做法,是马士英当朝的权
力基础,故而马士英非但不劝阻,反而给弘光选了不少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