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佛郎机炮,最重要的是射速,而不是威力。
明代就有人总结过,为什么火器有来对敌,总是打败仗,其他原因不说,就是火力无法持续。很容易火力前后脱节,给敌人可乘之极了,就如同秦猛在安平镇下破郑氏的军队一样。
并非秦猛多厉害,而是这种战法,在北方早就传遍了。
清军屡屡以此破明军,可以说是百试不爽。。
故而有志之士,就在火器射击的连续性上做文章。
有这样三种思路,一种是多管火器,如三眼统,极端的十眼铳,百眼铳,依次发射,保证火力持续。而佛郎机,又被成为子母炮,内设子铳,可以更换子铳,来提高射击速度。
还有就是一种是活轮机。
张轩只是在书上惊鸿一瞥,没有见过,不过看书中的描述,大抵是如同左轮-手枪一样的结构吧。
第三种,就是红夷铁炮。
张轩摸着上面熟悉的铭文,有些唏嘘,上面写着“崇祯十六年,福建军门,张,都督郑,铸。”
这个福建军门张,张轩不知道是谁,但是这个都督郑,张轩却是知道的。就是郑芝龙。
这门大炮,是张轩从郑氏手中夺得的战利品之一。
红夷铁炮,就是所谓的红夷大炮。
又重达三千斤的,有千余斤的,南京城头上就有,是攻城利器,但是行动不便,野战之中,似乎派不上用场,盖因你将三千斤重的的东西运到战场,要么黄花菜都凉了,要么就是给人送战利品了。
不过,水战和攻城战之中,却是不可或缺的主角。
其实这几种炮,不仅仅是张轩重视,官军也重视,这是明军装备最多的,几种炮样。
这算是炮。
剩下的算是火铳了。
第一就是鸟铳。
鸟铳是火绳点火,发火的地方在外,点燃火绳,勾动扳机,将火绳按进枪膛之中发射。这个又名倭铳,威力有些不足,下雨天不好弄,火绳受潮了,也不好办。
但是胜在机构简单,技术成熟,戚继光时代的技术了,大规模生产没有太大的问题,也能保证质量。
这也是张轩看冲鸟铳的原因所在。。
并不是说,张轩看到的就没有比鸟铳更好的火铳,有,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