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下金华四

明末求生记 名剑山庄 1446 字 8个月前

但是这一点家丁,对应滔滔贼潮,有能起什么作用,朱大典叹息一

声,说道:“今败矣,各自逃命去吧。”

朱大典一拨马往回走去,所去的地方却不是自己家,而是府衙。

“大人,要去哪里?”吴邦睿说道。

吴邦睿是山阴世家子弟,跟随朱大典也有一段时间了。他想有所作为,故而来投奔朱大典学习孙吴兵法。

“城中火药,是你我辛苦所得,今日城之必破,我不忍这一番辛苦,落入贼手,也不想贱躯为贼人轻贱,火药库所在,正我之死地也。”朱大典说道。

吴邦睿说道:“老师愿去,学生愿意同归。”

朱大典看着吴邦睿坚定的眼神,说道:“好。”

朱大典跟着吴邦睿来到火药库之中,立即布置火绳,静静等候。

不一会儿,有人来了,不是别人,正是朱大典的妻小。朱大典妻子说道:“老爷欲去,我等又怎么能独存。”

朱大典本想让他们逃到乡下,随即又一想乡下恐怕也有白头军做乱,叹息一声,也就不说了。

朱大典弟子亲眷大概有二十多人,他们盘坐在火药库之中,周围全部是堆积如山的火药,一根长长的火绳将所有火药连接在一起,火绳的一端,就拽在朱大典手中,朱大典另一只手拿着一个火折子,就等贼人进来,就点燃火绳。

“先生,学生有一问。”吴邦睿忽然想道:“取义,成仁,孰轻孰重?”

朱大典沉吟一会儿,说道:“圣人所学,尽在一个仁字,故成仁为重。”

吴邦睿说道:“不然,当以取义为重,不然何以称取义成仁。”

“不过协音韵而已,文山先生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自然是成仁在前。”朱大典说道。

两人谈论经典,为这个问题旁征博引,议论纷纷,几乎儒生也一一加入进去。

有人说,成仁为己,取义为人,当然成仁为先。又有人说道:君臣之义为忠,父母之义为孝,忠孝乃天之经,地之理,当以取义为重。

各持一端,似乎忘却了他们现在在什么地方。

其实并不是忘记了,而是很多人都害怕,生死关头,恐惧乃人之常情,一下子死了,倒也无妨。但是如此端坐在此等死,却是有些人不堪承受,不说点什么,分散注意力,恐怕自己的会起身就逃。

“一群穷酸,死到临头还在叽叽歪歪的。”门外忽然传来声音。随即火药库的门被狠狠的踹开了,一个百户带着手下冲了进来。

朱大典看他们进来,微微一笑,点燃自己手上火绳。

簌簌的燃烧之声虽然不大,但是这个时候却分外抓人耳朵。这百户一看,鼻子微微一抽,大惊失

色道:“不好,是火药。”

这百户来不及下命令,自己掉头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