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其实也是有私心的,瘟疫当前,哪有道州肯接收可能带有瘟疫的流民?她想让这些为了求生的人主动愿意去陇右道的边城,帮助元郎建设边城。
她虽没去过西北,但看过西北的地理志,听简然和卫慎行讲过西北的地貌、气候和人文。西北天地广阔,地广人稀,只是由于战争频发,这才留不住人。若是有足够的人帮忙开发,西北定能富饶起来。
再次,孟萦要调太医院太医随行,这些太医归她管束,太医署必须保证药材供给到位,药材供应以赈灾优先。
第四,赈灾成功后,她要调去陇右道任职,若是不任职,随军也可。反正就是要开长安城,她准备去陪她的元郎,将西北建设起来,那是她保命的根据地。
孟萦提出的这几个条件并不严苛,只是,女皇并不想孟萦去西北与定国公汇合,就怕她离了长安,完全失了控制。不过,她父亲和孩子们必须留在长安,她总不能舍下他们吧!就目前这种紧急情况,女皇只好答应了孟萦的四个条件。
救灾走得急,幸好孟萦提前做了准备,简然和欧阳冉随行。整个孟府都交到了萧瑾瑜手中,孩子们和父亲都由他照看。
萧瑾瑜知道孟萦的赈灾之行,完全是无妄之灾,是因为他的缘故,娘子才有此劫。
他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会照顾好父亲和孩子们。
本来太郎君孟翕本和想要和孟萦一起前往灾区,孟萦想到爹爹上辈子就死于瘟疫,更加不敢让他随行。再说,孩子们都留在长安,平日里萧瑾瑜要上衙,家中不能无人照应。最后,孟萦说服他留在长安,照看好孩子们。
他们带着赈灾的药草、肥皂和孟萦提前让人赶做出来的口罩,上船之后,一路疾行,路上花了十来天时间才赶到救援地。
到了受灾的地方一看,那凄惨的景象简直如同人间炼狱。
几个受灾的县城死气沉沉,城门紧闭,只许进,不许出。里面的人一心想要出去,却不被应允。每天都有不少死于瘟疫的人被抬出去扔掉,这种情况下,孟萦让欧阳冉留在城外,她和简然带着太医们入城救治。
瘟疫发生已经超过两个月,起先,消息被当权者隐瞒了下来,后来成瘟疫成蔓延之势,隐瞒不下去了,只好逐级上报,那时人已经死的太多了。
他们一直等着救援,可救援一直不到。好不容易等到有人肯进城为他们救治,他们见到孟萦带过来的太医们,就像见到了救星,一股脑地扑了过来。若不是官兵在那里维持秩序,恐怕孟萦他们会被这帮人撕成碎片。
来的路上,孟萦和简然已经和太医们商量过了对策。如今,先要区分已染病的病人和尚未得病的人,得病的人要进行隔离,将病人按照轻重等级划分。
孟萦带着一行太医,带着大口罩,去了疫区。那里脏乱不堪,遍地都是粪便和尸体,还有孩子在尸体间爬来爬去,嚎哭不止。
如此景象,让孟萦干呕不止,更她心痛难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