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瀚之来之前想向孟萦借二十两银子渡过难关,可十一郎突然到来,他又窘迫地张不开口了。
直到用餐结束,文瀚之一直没好意思开口借钱,他的贴身小厮看得心急不已,却又不敢造次。
孟萦能感觉到文瀚之的窘迫,她知道古人极度好面子,不愿别人见到自己落魄的一面。临分别前,孟萦将一个食盒递给文瀚之,然后说道:“这是茶楼中的特色点心,送给瀚之兄品尝。以后瀚之兄若是有事,让人去韦曲大道孟府找我,或给这茶楼的掌柜的传信也可。”
随后,孟萦叫来茶楼安排的马车送文瀚之归去。
且说,文瀚之和小厮阿罗上了马车之后。文瀚之疲倦地靠在车厢上,阿罗心急口快地问道:“郎君,怎么没向那孟家女郎借些银子?”
文瀚之摇了摇头说道:“在那风光霁月的长安公子面前,我实在开不了口。改天再找孟家女郎一次吧!”
“郎君,那孟家女郎长得可真美,比前年更美了。不知道她送给郎君什么糕点,糕点的食盒可真是精美,拿出去应该能卖些银两。”说罢,阿罗便打开了糕点食盒。
食盒分两层,上面一层整齐地放着各色糕点,甜香扑鼻,让人食欲大开。阿罗又好奇地打开第二层,这才发现第二层放着两锭银子和两张银票。
“郎君,你看,盒子里竟然装着银子和银票。”阿罗惊喜地说道。
文瀚之睁开眼,这才发现孟萦在食盒的下层,放了两锭五两的银子和两张二十两的银票,总共五十两。这足够他们主仆二人十分宽裕地度过会试这段日子,也有了会试之后返乡的盘缠。
“这孟家女郎做事真是细致入微,她定是看出了我的难处,又不想让我为难,在她夫郎面前保存了我的颜面。都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我文瀚之以后,必定要重谢她。”文瀚之满心感激地说道。
……
大概是会试在即,各地学子的文会颇多,清净心茶楼每日宾客盈门。多是书生和学子们在此学习讨论,孟萦还是一如既往地去国子学听课。没课的时候与十一郎一起复习,分析右相赵夔的文风,将他多年来写的文章都拿出来一一分析。十一郎的科考功底颇佳,又曾得过状元,他甚至大胆地猜了些题目让孟萦练手。孟萦没想到古人考前竟然也会押题,还真是有意思。
二月初一早晨,孟萦竟然在国子学门口碰到了李侃如,他也是来参加会试的。快三年未见,两人变化颇大。若不是孟萦先认出了李侃如,他都不敢认孟萦了。孟萦比前两年长高了不少,身材发育得曼妙匀称,显得亭亭玉立。
李侃如成亲两年多,尚未有子嗣。这次他娘子陪着他一起参加会试,两人留了地址,约定会试后相约一聚。
孟萦知道春闱竞争激烈,比前世高考竞争还要激烈。她经历过乡试的考验,会试与乡试情形差不多,只不过考试内容不同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