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锦音点头:“据我所知,确实如此,百姓手中有粮种菜种,不仅自给自足,还能卖出多余的种子或者粮食。百姓们能吃饱肚子,自然就不必再卖儿卖女去到富贵人家家里面做丫鬟小厮——这些本该流向富贵人家的劳动力留了下来,为自己的小家创造财富。”
众人听地若有所思。
啊,怪不得那些财主们虚报收入。
想必女帝执政以来,他们的生意来源可能已经开始受到冲击,事到如今,想必特别痛恨女帝吧......
众人又不得不感慨看纪录片的好处,至少,大臣们现在是完全站在女帝这边的。如果大臣们没有看过纪录片,一股脑反抗女帝到底,或许,也就不会有今天了。
这时,李涵继续道:“陛下,臣依照陛下的旨意,从民间带来的有识之士已经在殿外等候了!”
郁锦音让他把人带进来。
来的是一男一女。
男的约莫四十多岁,女的约莫二十多岁。
穿着打扮都是普通人家的百姓,但是这两人脸上却透露出普通百姓没有的富足感。
郁锦音很好奇这两人对粮种菜种广泛传播后有什么新想法。
郁锦音让李涵带人来,就是想听听北朝的有识之士对这些变革都有什么建议。
而这两人在当地的呼声最高,所以李涵请来了这两位。
这两人见到首位上坐着的少女后,很是激动,再三叩首后开始叙述这一年来他们做的事。
男子叫大柱——
郁锦音:“你的粮食收成如何?”
大柱道:“草民的粮食收成非常好,不仅草民的粮食收成好,现在草民整个村子里的粮食都是卖的最好的!”
郁锦音好奇,一般老百姓会说自己吃饱喝足,但是他却说是“卖”的最好的。便让他详细说一说。
原来大柱种下粮食后根本不舍得吃粮食,他用新粮食做种子,不断开垦荒地,不断播种粮种,现在他的粮种已经翻了几千倍不止!
而村民们在他的带领下,也有样学样拼命开垦荒地......就这样,一年半过去了,他们所在的村成了整个郡最富有的村落。
郁锦音听完若有所思。
如果北朝所有的村民都这勤奋开垦荒地,恐怕不用三年,北朝就能富庶十倍。
她让另一个人继续讲。
这位女子名字叫阿秀,她的命就没有大柱那么好运了,就算她自己能把种子播种在地里,不停翻番,但是家里人和镇上的人可不会听一个妇人的一家之言,所以这位女子将粮食种好丰收后,只留下自家的口粮,其余粮食全部卖掉了。
她用卖粮食换来的钱去买小鸡仔,五文钱一只小鸡仔,她一共买了一百只,公母对半分,养到第四十天的时候鸡仔们就成熟了,然后大鸡仔下小鸡仔,一年下来陆陆续续繁殖起来,现在她家已经盖了四座大鸡舍,养鸡两万只。
她上个月光卖鸡蛋就卖了三百两!
大臣听地目瞪口呆,好厉害,卖鸡蛋都这么挣钱吗?
“终于知道百姓的收入为什么会增加了!”
而这两人之所以来,也想好了要的提一些建议。
第一个人说:“陛下,我们村都是泥路,碎石路,陛下这么厉害,能不能把路也修一修呢?”
郁锦音道:“可以。”
她又问第二个人。
这个女子欲语还休地望了郁锦音一眼,踟蹰半天,才终于下定决心说出来——
“陛下,民女今天能来见陛下,还是民女的老母亲以性命要挟换来的。”
郁锦音心里有个不好的想法:“你家人不同意你来?”
她点点头又摇摇头:“民女婆母说女子难登大雅之堂,要换成民女夫君来,否则就要民女夫君和民女和离,还是民女娘亲去和婆家吵了一架......民女知道不该拿这些私事来烦扰陛下,但是民女心想,若是能有所成,惠及的也不只是民女一人了。”
郁锦音已经隐约猜到她要说什么了,鼓励她道:“女子为何难登大雅之堂?朕不就是女子吗?朕现在不就在皇位上坐着吗?”
这位女子一听,当即感动地热泪盈眶,叩首道:“民女无所求,民女求陛下开恩,令天下废除休妻制,并令天下和离丈夫不得令妻子净身出户!”
她说完,跪在地上,心里害怕地想,女帝会不会答应呢?
她等地心焦虑不已,就怕陛下不允许。
实话说她来之前,她的夫君就冷冰冰地告诉过她,若她执意替他面见陛下,他就要休妻,让她净身出户。
她孤身一掷,赌的就是改命!
她不服,小鸡仔子是她自己的口粮换的,她自己的口粮里还要留下全家的口粮,而其他人的口粮并不上交,全都藏在婆母的地窖里。
这一年来,每只小鸡仔都是她照顾的,后来又是她请来工人打造了鸡舍,是她不辞辛苦守着鸡舍,鸡舍里每一只鸡的水和食物以及粪便都是她处理的!
而她的夫君嫌弃鸡舍里的粪便又脏又臭,不曾踏入一步,在她守着鸡舍时,夫君守着别的女人,那个女人要生孩子了,他就让人来鸡舍里挑鸡,三五不时就要宰一只鸡给他的妾补身体......现在看鸡舍挣钱了,他就要将鸡舍夺走,将她赶出去!
这世上还有没有天理!?
大臣们听后全都沉默了,怎么说呢,这种事很正常。
郁锦音扫了一眼众人的反应:“朕答应你——”
女子猛然抬起头,眼神怔怔地望着那个少女,其实这会儿她本已经不抱希望了,她没想到女帝竟然会同意!
郁锦音不仅要同意,她还加了两条:“自今日起,北朝律法废除‘七出’制度。”
李元青立刻用笔记下郁锦音的要求,她的口谕留下来,日后还要查验下面官府事情办的如何。
女子喜极而泣,叩首领命。
郁锦音再次道:“其二——”
众大臣都没有想到,女帝竟然还有其二。
废除七出制度他们心里隐约有些慌乱了,这改革是不是太荒唐了?但是他们想象纪录片里的景象,又突然觉得七出算什么?如果七出阻碍了北朝的发展,那么七出不要也罢!
于是大臣们短暂地慌乱后更加淡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