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初他说的是,他保证这世上,不会再有其他人知道他和崔冶真正的关系,他下意识的就以为,孟昔昭说的是他和崔冶会万分注意,绝不让别人看出来他俩是一对。可后来孟昔昭的行为完全不是那个意思,他和崔冶同进同出,几乎到了形影不离的地步,而且总有人看见孟昔昭从皇帝的寝宫里走出来,这叫注意吗?这简直就是秃头上面长虱子,明摆着了!
后来孟旧玉也想明白了,孟昔昭其实是给他玩了一个文字游戏,确实,只要他和崔冶不说,谁又能想到,他俩不只是厮混在一处,而是已经着着实实
的成为了夫妻呢?一下。
这就是群臣在整个崔氏家族中挑出来的好孩子么。
分明是个还未长大、便已经学会何为势利的小东西。
*
文武百官重视皇嗣,也重视这个新太子,但孟昔昭没这种想法,对他来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已经把教育小孩的任务交给了苏若存,他就不会再管东宫的事了。
相比之下,崔冶登基以后的第一次科举大考,才更让孟昔昭重视。
人才啊,每个皇帝都缺的人才。
秋季开始地方上的会试,春季重头戏才在应天府拉开帷幕,而这时,已经是兴明三年了。
石大壮如今有了爵位,但依然奋斗在农田当中,当初他是一个人研究,如今孟昔昭掌权了,一口气给他成立了一个农科监,他当老大,有一十多位手下,一起研究,该如何让庄稼长得快、长得好。
除此以外,水利,农具,也是他们研究的范畴,万事都是开头难,等这头开好了,而且石大壮也研究出自己的心得了,一带一的,很快,成果如喷泉般不断往外喷涌。
久坐于皇宫,孟昔昭是看不到外面风景的,他也不知道百姓们是什么感受,但他是三司使,全国账目都在他这里,所以他能清晰的看到,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高,税收涨了两成,下一年,又涨了两成。
钱不够用了,金子还好,但是银子、以及铜币,都很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