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1 章 乔迁

参政府中。

孟夫人查看着刚刚书写完毕的请柬,吹了吹上面未干的墨迹,然后轻轻叹一口气:“这天底下哪有还未成家,便自立门户的道理啊。”

孟昔昭:“……”

觑一眼神色自然,仿佛只是在自言自语的孟夫人,干脆,他也装出一副根本没听懂的意思来,“以前没有,如今这不是有了吗?你儿子开创了一个先河,阿娘,你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呀。”

孟夫人:“…………”

我高兴个头。

可她也不敢说的直白了,上回她先斩后奏,雷厉风行,倒是不错,然而孟昔昭得知之后,为了不娶妻,竟跑到隆兴府那等偏僻地方去了,还因此被南诏人掳走,差一点就丢了性命。

罢了罢了,可不敢再逼了。

其实如今这世道,成亲的年龄,也没有规划的那么死板。

二十多岁还没娶妻的人,大有人在,只不过,这一类人多数是贩夫走卒,军汉工匠,总之都是底层人民,吃了上顿没下顿,生活漂泊多于稳定,所以别说二十多岁没成亲了,一辈子不成亲的,也不少见。

王公贵族不用为生活奔波,而且还要承担延续宗族的责任,自然是一到年龄,全家都跟着一起着急。

可孟家,又不是特别标准的王公贵族之家。

他家人少,起步晚,他爹一直在应天府打拼,对老家的人没什么感情,也就是前几年祖父去世的时候,他扶棺回乡,看了看老家的亲人们,但也没看太久,只停留了十几天,看着自己爹下葬,孟旧玉就马不停蹄的回来了。

在如今,孟旧玉这表现,叫不孝不悌,冷漠无情。

但孟旧玉不这么想,孝悌有什么用?他爹都死了,他是他爹娘养大的,又没吃过宗族的一粒米,凭什么非要求他听族里的话,再说了,按规矩,他要守孝三年,才能回去继续当官。这些人心中有没有数啊?如今难道还是什么太平盛世吗?别说走三年了,就是走三个月,等他再回去,朝里就已经没他位置了!

甘太师他娘过世的时候,甘家一干人等在灵堂前哭得肝肠寸断,看着倒是个忠孝之家,结果呢?甘太师哭着跟皇帝求了恩典,免除他家十几口人的守孝,上到一品太师,下到八品监丞,愣是全部厚着脸皮留下了。

……

上梁不正下梁歪,因为有甘家在前面顶着,也没人敢说孟旧玉这样做有什么不对,毕竟真论起来,孟旧玉还算好的,至少他把自己爹送回故土了,而甘老夫人,可是在应天府停灵两年,才终于被抽空出来的亲孙子送回了老家。

古人一向认为,礼崩乐坏是天下大乱的征兆,当然,如今还没到那个地步,但它确实给了孟昔昭一些便利,连亲爹在前途面前,都可以灵活着来,那他这个当儿子的,自然也可以晚成婚、或者不成婚,只一心专注在做官上面。

最起码孟旧玉对孟昔昭不愿成婚这一点上,是保持弃权态度的,他如今满脑子都是太子这条船到

底靠不靠谱,哪有时间思考孟昔昭的婚姻大事。

爹不在乎,娘如今也不管了,孟昔昭乐得轻松,转头,就安排起了自己妹妹的婚姻大事。

…………

十日之期已到,谢原早早就来到了不寻天,因是孟昔昭邀请他,他还特意换了常服,坐在雅间里,面若美玉,气质温雅,主人不到,他便耐心的等着,不论有人没人,都是一个样子。

谢原以为自己来的够早了,绝不会让孟昔昭等他,但他不知道,就在他进来的片刻之前,孟昔昭和孟娇娇刚撩开门帘,如今凳子都没坐热呢。

听说谢原已经到了,这两人均吃了一惊,“这么快?!毕竟孟夫人还在呢,他也是在孟夫人的淫威之下长大的,对孟夫人怕得很。

就像如今,那庶子老老实实待在国公府,天天就一件事,盼着老国公身体硬朗点,再多活几年,这样他还能多蹭一段时间国公之子的名声,不然的话,等老国公一没,世子袭爵了,他就得跟其他的哥哥弟弟一起,被扫地出门了。

老国公也不可能像书里那样被活活气死了,尤其是在李淮显露出一些做官的才能之后,他都要高兴坏了,本以为孙辈没一个拿得出手的,好基因都被闺女带到孟家去了,谁知道,歹竹出歹笋,歹笋长着长着,竟然自己变异了!

……

说起来,李淮升官,还是托了孟昔昭的福,当初孟昔昭找他要工匠,因此研制出了黑火/药,大军对这类东西的需求迅速增加,再加上新的炼钢法出现,几乎整个军器监就没有闲着的时候。当初那些人,是李淮送给孟昔昭的,等孟昔昭从匈奴回来以后,这些人又被天寿帝要回来了,继续待在军器监里,发光发热,他们惦记着孟昔昭的好,知道李淮是他表哥,爱屋及乌,自然也就对他格外热情。

有什么新发明,先给他过目,有什么问题,也先找他解决。

李淮也是差不多的心情,虽说他其实并不喜欢这么忙,可这些人曾经都是表弟的属下,他得帮忙护着点,于是,双向奔赴就出现了。

…………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忙碌之后,连李淮自己都没注意到,他竟然是军器监里表现最好的,还因为主动给工匠提供材料,促成了大炮的改良,这功劳报上去之后,吏部按规矩办事,就给他升成了如今的太仆寺丞。

以前是军器监丞,如今是太仆寺丞,就是部门不一样了,具体职能还是差不多的。

在军器监时,他负责看守打造的军器,到了太仆寺,他负责看守养育的马匹。

太仆寺也是九寺之一,具体的作用就是帮皇帝养车马,当然了,皇帝一人能用多少车马,所以他们还负责娘娘们的、皇子们的、以及殿前司部分高官的。

除了车马,其他交通工具也归他们管,比如牛、驴、骆驼、大象……

是的,太仆寺有大象,每年到了佛教节日的时候,都会被拉出来,让大家仰着头,震惊一番。

李淮被调过来的时候,恰好是从匈奴买的那批马,被牵回来的时候。

上等马全部留在太仆寺,上等牛和上等羊也是,孟昔昭舌战匈奴人,给大齐捡了好大的便宜,可太仆寺的人就惨了,这些年都没这么忙过。

尤其是这里面,还有两匹马中大爷,汗血宝马。

这两位大爷,再加上去年匈奴左贤王送来的那一位,三位大爷,在马厩当中的吃住比人都好,而且动不动就给人尥蹶子,今天不适应热天,中暑了,明天不适应新草料,拉稀了。

把太仆寺的人折磨的不要不要的,谁都对它们没辙,除了李淮。

李淮何许人也,大胜将军李闯的五世玄孙,虽说从小人嫌狗厌,吃喝嫖赌一个

没落,但也不能掩盖他,特别会养马的事实。

从会走路,他就有自己的小马驹,寻常人养马是为了骑,而他养马是为了玩,跟宠物似的,养一群,没事就过去看看,随机挑选一个幸运马匹,对其上下刷毛。

汗血宝马到了他手里,就跟洋娃娃似的,再也不作妖了。

天寿帝十分重视这三匹汗血宝马,心血来潮了就会过来骑一骑,得知李淮养马如此精妙,他十分开心,大家都估摸着,过段时间,李淮可能又要升官。

搞不好太仆寺少卿,就是他的了。

……

孟家和国公府是一体的,李淮能起来,孟娇娇当然很开心,她和李平聊天,聊着聊着,她看到自己的丫鬟回来了,知道可以过去了,她连忙站起身,丫鬟在前面引路,到了地方,隔着两道门帘,孟娇娇看了一眼正在里面和二哥说话的男子。

隔着门帘,看不太清,但也能看个大概,是个斯文风雅的郎君。

孟娇娇盯着那个身影,脸渐渐红了。

没办法,她就好这一口。

……

孟昔昭一坐下来,跟谢原谈起邱家倒台后引起来的一系列影响,就把外面的孟娇娇给忘了。

邱肃明死了之后,朝中就风声鹤唳了一段时间,大家都绷紧了自己的皮,生怕被天寿帝迁怒到。

若只是原先的绞刑,大家的反应恐怕还不会这么大,可后来实施的,是凌迟啊。

从天寿元年到现在,天寿帝自己下令,要求凌迟某个人的次数,总共就六次。

每一次都是真正的大动肝火,雷霆之怒,谁劝谁跟着一起倒霉。

比如那位著名的詹慎游詹将军,就是这六人之一。

旁人的反应再大,孟昔昭也是不关心的,他就关心邱肃明的老丈人,甘太师如今是什么样。

孟昔昭除了上朝,鲜少会进宫,谢原则不同,作为中书舍人,他天天都要在皇宫待着,平均每三天,都能见一次天寿帝和甘太师。

谢原:“三日前,甘太师的病就好了,他和陛下单独待了近两个时辰,出来的时候,是陛下亲自送他上了轿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