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1 章

第一百九十一章

明旭询问过工部,一般这样不行船的水道既不需要太宽,也不需要有多深,不过每隔百里就需要挖一蓄水湖。建成后,也要安排人定期维护清理。

明旭已经决定等工程图纸勘探完,需要挖蓄水湖的地方就全都拿来试炮。

抛开黛玉和另一支武器研发团队,工部还有一个武器研发制作部门,像是红衣大炮什么的几乎都是那边制作出来的。

所以明旭就想呀,在哪试都是试,那还不如充分利用起来呢。

以后凡是需要试炮的实验就都选择开湖的地方,一炮下去,除了运输上有些支出,可谓是省时省力了。

完事,明旭又想到了捐官上。

心忖:反正你们都有钱捐官了,那开湖修渠什么的也可以列成捐官的一个必要条件。

对了,还有达官显贵嘛,人家百姓交赋税了,他们可是什么都没交。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他们是不是也应该出份力了?

明旭自己想还不够,他还以自己才疏学浅为由将此事拿到小朝会上讨论。

会议的宗旨就是如何不花国库的钱以及在不影响百姓们正常生活农耕的前提下,将这个南水北调工程有序展开。

抬起头,明旭又一一打量满朝文武,觉得他们也可以出份力。于是本着他是老大他带头的想法,从皇帝私库中拿出一笔银子,“朕与太上皇每年各认领20里。”

文武百官:长的不咋的,想的还庭美,你咋不上天呢?

达官显贵:我们的命也是命呀!

总之南水北调工程就在明旭这种‘体贴’下,用一种极为缓慢却又一直在稳步前进的速度展开了。

以前的朝.廷抵报就是一些朝.廷最近颁布的法令和一些人事调动或是一些灾情相关的的文字记录。前两年,因为宁望雪的嫌弃,明旭便让人对朝.廷抵报进行了改版。

改版后的朝.廷邸报囊括了大朝会,小朝会,临敬殿例会以及一些百姓民生,人事调动,灾情跟进等等。

邸报两天一份,由专人定版,明旭亲阅同意后才会发往全国。

武.器研发有了什么进展,这一季的水稻丰产情况,最新的政令,赈灾安排,就连南水北调这个工程都登过邸报。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工程,必须要让百姓们了解这个工程是怎么回事,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影响。

明旭想的没错,百姓们在从衙门口张贴的邸报上知道衙门让他们挖坑为了什么后,再出工时都倍有积极性,农闲时不用旁人组织督促就会自动过来干上一阵子,用一种明旭都没想过的速度将自己州县的‘水渠分担区’早早干完了。

再然后那些想要捐官的富户也按着捐官的官职和修渠长度指标花银子雇人修水渠,不过为了避免这些人以次充好,凡是捐官富户或是达官显贵修的水渠和位置都会登记在岸,并且会在水渠前立石碑标注修渠人情况。

之后,不管是明旭还

是太上皇,也或是朝中百官勋贵的也同此例。

明旭从自己的皇帝私库中拿出他和太上皇今年修水渠银子后,宗室亲贵,文武百官也不好不捧场,用一种不能跟太上皇和当今比肩的说法,宗室每家每年按爵位大小认领16里到5里。官员按品阶家境每年认领15里到2里不等。

荣国府太太们一个月20两银子的月钱,20两银子又够刘姥姥这等庄户人家手头宽裕的过上一整年。一年就是拿出20两银子来,也能修一段不算短的水道了。而对于勋贵人家和满朝文武来说,谁家又能差那几两银子呢。

曾经贾母用众筹的方式给凤姐儿过生辰,如今明旭则用众筹的办法给大靖百姓修水渠。不过此时的明旭也已深谙打一棒子就要给个甜枣的御人手段,在朝臣们纷纷相应号召的时候,明旭在修改十天一休沐和多放两天假间做了一个不算太难的选择。

以后每年官员及其父母生辰或是祭日时都可以额外放一天假。

也就是说除了每十天固定的休沐日和年节放的那几天假外,官员每年还额外多了三天生辰/祭日假。

说白了除官员自己的生辰假外,父母健在的,那这两天就是生辰假;父母亡故的,那这两天就是祭日假。

有那么一瞬间,满朝文武看向明旭的眼神都带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感激。

泥嘛,这银子花的太值了!

这假放的也很值

想到每年以这种速度认领一段水渠,用不上几年就能实现南北水调,还没花国库一分银子,明旭也觉得这买卖值了。

此事通过朝.廷邸报传遍大靖,宁望雪知晓时整个人都觉得三观被重塑了。

这是什么思维?

强盗来了都得三拜九叩,自愧不如呢。

写信给黛玉,问她和小公主都认领了没有,黛玉收到信便看明白宁望雪是什么意思了。

收起信,黛玉便收拾收拾进宫看小公主去了。

小公主没认领。主要是旁人不提,她自己绝对想不到这上面去。此时黛玉来了又提了一回宁望雪的信,小公主才后知后觉的想到认领这回事,于是便又和黛玉商量了一回要认领多少里才合适。

小公主是公主,宁望雪也是公主,黛玉虽然还是郡主但她拿的却是公主级别的俸禄。除了俸禄,无论是小公主,还是黛玉宁望雪,名下都有庄子铺子,每年都有不少收益。

认领一段路的修渠花销,于她们来说也许都不够买一套首饰头面。

她们肯定不能跟明旭和太上皇一般,但她们也都是有钱的主儿,最后便决定每年认领15里路的水渠。

二人商量好了,因宁望雪不在京城,黛玉还先替她垫付了这这笔银子。之后二人才牵着手去给太后请安,顺道叫上姜皇后打了两圈麻将。

对了,太后和姜皇后在听说黛玉和小公主认路后也都做出了表态。之后消息传出宫,各家诰命也是纷纷响应。

旁的不提,少打一圈麻将银子就省出来了。只要

能让咱们老爷没功夫和精力睡小老婆,明旭在这些诰命心中就是难得的明君。

支持!必须支持!

←_←

晚上就住在了宫里,翌日下晌黛玉才出宫。先去书房给宁望雪写了封家信,刚写完就见林遐走了进来。

姐弟俩闲话了两句,话题也转到了南水北调上以及林遐进国子监读书的事上了。

宁望雪不回京城的理由很充分,但林遐知道肯定有一条是关于他的。去年他们都没回京城,今年又知道宁望雪四五年内都不回京城后,林遐想了一回便决定先去国子监读书,明年参加秋闱,后年参加春闱。如果成绩好就去翰林院混过出身,如果成绩不好,就想办法外放去,将京城留给宁望雪。

既然不见面对大家都好,那就轮留在京城吧。

“前儿听丫头说你动了好大的火气,可是为了这个?自己多添工作量,选秀就这么被忽略没了。发现没有选秀了,王夫人看向探春的眼神又多了几分冷漠。

探春与黛玉宁望雪同年,转年也十七了,可王夫人却始终以她还小,舍不得她为由就是不给探春相看亲事。

赵姨娘愁的不行,一愁探春的亲事被耽误了,二愁王夫人最后会胡乱将探春嫁了。她到是借时寻了贾政几回,只是贾政去见王夫人的时候,王夫人又说这是元春的意思。

说什么当今虽然对后宫女子多有吝啬,顶天都只是个贵人,可有个闺女在当今后宫里就能保证自家人不会被人欺辱,若是侥幸生下一儿半女,将来未必不能提携家里。

王夫人为了说服贾政还提了一回贾家现在的情况,探春是嫁不到好人家的。与其将家里娇花一般的姑娘随便打发了,还不回送到宫里去。

可宫里的选秀不是停了吗?

是呀,选秀是没办。可宫里年年都有上了年纪的宫女嬷嬷放出来,咱们可以先将探春送到宫里去,剩下的路就靠她自己走了。

如此一来,她都不用再给探春置办嫁妆了。

而赵姨娘就在她手里捏着,也不怕探春真在宫里搏出什么前程来会心生反骨。

当今不是个宠妾灭妻的,又曾说过不会让妾室转正的的话,探春混得再好也就是个贵人。但若让探春嫁到宫外……那丫头心眼太多了,不好防范的。

贾政还想说些什么,王夫人就说了一回元春当年也是女史进宫的。元春是嫡女,那会儿贾家如何如何,如今沦到探春了自是不能跟当初比。最后贾政到是再没说什么的回嘉荫堂了。

等将贾政忽悠走了,王夫人还真就用了些人脉手段将探春送到宫里当宫女去了。

贾敏是后来才知道这事的,听说后更是将王夫人的险恶用心都摆在了台面上说与黛玉知晓。

转过头来,贾敏就将这事跟贾母提了一嘴。贾母到是意思意思的骂了王夫人一通便将话题转到了旁处,只字不提年纪不小的迎春要怎么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