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生员(九)-红契

明帝国的崛起 九悟 1231 字 8个月前

余冠听着背后传来的惨叫声,嘴角微微抽搐。斜眼看着神情平静的张昭。忽而有些其人深不可测的感觉。他毕竟只有十八岁,这种大场面还是第一次经历。

余冠定了定神,将刘大户的遭遇抛之脑海,专心的应对今天的情况,躬身行礼,说道:“老大人,张昭占地确有其事。县衙中有备案他过户的红契。”

红契,就是加盖官印的契约,受法(官)律(府)保护。当然,签订红契是要在县衙中交钱的。所以,民间白契盛行。而红契,在县衙的户科中自会有备案。

当日,在青龙镇中董鼎、李户书拿出来的就是一份红契。张昭当场签字。当然,他后面又把桌子给掀了。

“哦?”胡溥颇为惊奇。张昭今天进来后的表现,堪称滑不留手!怎么会留下这个破绽?

何愈和李道立两人则是玩味的喝茶。今天这案子审的有意思啊。一个个的意外频出,出乎意料之外。

余冠应答道:“老大人,此事去县衙户科一查便知。”

稍后,一名书吏匆匆而去。

府衙外的茶铺里。消息再次传来。

坐在茶铺大堂正中的曹朗顿时摇头,叹道:“张子尚阴沟里翻船啊。”

几名同学纷纷感慨。

不同于李幽那边纯议论、看热闹的氛围,他们这里对张昭要多几分同情。还是那句话:任何一个对蒙古人入侵边境感到愤慨的热血青年,对张昭提出的东西都会有兴趣。

所以,即便张昭被说成和锦衣卫勾结谋夺他人家产,德行不配。他们内心里还是同情张昭。

没见京中谣传这事是寿宁侯府在操作?目的是想要强夺张昭的“二锅头”生意。那余童生早不举报晚不举报,为什么卡在这个节骨眼上举报?

想必是由原因的嘛!

一名青年士子感慨道:“善财难舍啊!”

想想看,100亩地的转让,谁敢用白契作为约束?换他,他也不会用白契。肯定盖官印落实。